吴川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,吴川辩辩扫码200找小妹
最近在吴川的本地论坛里,经常能看到“吴川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”这样的信息在悄悄流传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,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到底是个什么路子?
那天晚上我在刷同城贴吧,突然弹出个模糊的二维码图片,下面写着“吴川辩辩扫码200找小妹”。这行字像根鱼刺卡在喉咙里,让人忍不住想弄清楚怎么回事。你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怎么还有这种明目张胆的暗号?
街坊们的悄悄话
第二天去菜市场买肠粉,听见两个摊主在唠嗑。“现在那些小年轻啊,扫个码就敢约人见面。”穿花衬衫的老板娘压着嗓子说,“我家楼上那户,前天晚上来了叁波人敲门,都是扫了什么二维码找来的。”旁边卖豆腐的大叔直摇头:“这不就是变着法子搞那些见不得光的事嘛。”
我咬着热气腾腾的肠粉,忽然想起昨晚那个二维码。看来这事儿在咱们这儿已经不是秘密了。你说这些人怎么想的?随便扫个码就敢约陌生人,也不怕是陷阱?
老同学聚会的时候,我悄悄提起这事儿。在派出所上班的李明马上皱起眉头:“最近我们接到好几起报案,都是因为扫了这种二维码被骗的。有个小伙子转了200块定金,结果被对方拉黑了。”他说着掏出手机给我们看截图,“这些人都用虚拟账号,查起来特别费劲。”
藏在屏幕后的陷阱
我试着搜了下那个吴川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的关键词,结果跳出来十几个类似的群组。这些群的介绍都写得很隐晦,什么“同城交友”、“夜间陪伴”,但明眼人一看就懂。有意思的是,这些群存活时间都不长,往往两叁天就解散了,然后换个新号码继续活动。
楼下便利店的小王去年就栽在这上面。他喝了点酒,迷迷糊糊扫了个码,结果对方先是让他转200块定金,又说要付500块安全保证金。等他反应过来,七百块钱已经打了水漂。“现在想想都后怕,”小王挠着头说,“要是真去见面,指不定会遇到啥事呢。”
这种吴川辩辩扫码200找小妹的套路其实挺老套的。先是用低价吸引人,然后一步步套钱。可偏偏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,觉得万一成了呢?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我们这片老城区租客多,流动人口杂,这种见不得光的生意就像野草似的,割一茬又长一茬。有时候深夜回家,能看见些陌生面孔在巷子口转悠,大概率就是在等这些“扫码约会”。
年轻人的困惑
和我合租的大学生小陈倒是看得开:“现在社交软件这么多,何必冒这个险?”他说他们同学都用正规交友软件,至少实名认证,安全有保障。“那些来历不明的吴川辩辩二维码,天知道后面连着什么人。”
话是这么说,可这种乱象就像牛皮癣,很难彻底清除。上次社区民警来做防诈骗宣传,特意提到这类二维码陷阱。他们说这些组织者非常狡猾,经常更换联系方式,打击起来特别困难。
现在走在吴川的街头,偶尔还能在电线杆或公共厕所看到这种小广告。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清理,但总有人钻空子。我觉得吧,这种事关键还得靠自己警惕,天上不会掉馅饼,地上却到处是陷阱。
昨晚我又在某个本地群里看到有人发“吴川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”,还没来得及截图,消息就被撤回了。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,也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。或许等到没人再相信这种拙劣的骗局,这些二维码才会真正消失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