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迁新茶论坛,宿州茶文化交流平台新动态
这几天朋友圈里好多人在聊宿迁新茶论坛的事儿,刷着刷着突然发现,隔壁宿州的茶友也悄悄搞起了大动作。这两个地方明明隔着百来公里,茶文化氛围却像打乒乓球似的,你来我往特别热闹。
上周末路过老街茶市,正好碰见几位揣着紫砂壶的老茶客在摊子前闲聊。穿灰褂子的老爷子边晃着茶则边说:“现在年轻人真会玩,昨天刚在宿迁新茶论坛看到抹茶酥的配方,今天宿州平台就更新了茶艺师手冲视频。”旁边戴眼镜的阿姨接话:“可不是嘛,我闺女现在每周都守着手机等更新,比追剧还积极。”
茶香飘过古黄河
要说宿迁的茶市确实有意思。早晨六点不到,批发市场门口就摆开了阵仗。新到的碧螺春还带着露水,茶商们 already 举着手机在直播了。有位梳马尾辫的姑娘边烫茶具边对镜头念叨:“家人们看这茶毫,咱论坛昨天才教的辨认方法,今天就能用上。”她手腕一翻,青瓷盖碗里瞬间漾出春色,弹幕立刻飘过好几排“求同款”。
而百公里外的宿州茶城又是另一番光景。二楼的开放式茶室里,叁五个年轻人正围着炭炉切磋。穿亚麻衫的小伙子刚演示完宋代点茶,突然拍了下额头:“差点忘了!宿州茶文化交流平台刚发了新通告,下周要办斗茶赛。”旁边扎染布裙的姑娘立刻掏出手机:“让我看看报名条件...咦?这次评委里有从宿迁请来的老师傅呢。”
这种隔空互动挺让人感慨的。记得前些年两地茶人还各守门户,现在倒好,光是今年春天就联合办了叁次品鉴会。上次在项王故里办的茶席,宿州茶友带来的黄汤茶让本地老饕们都竖大拇指,后来愣是在宿迁新茶论坛连续霸榜热议了半个月。
茶农老王在茶山脚下开了二十年茶社,现在也学会在两个平台同步更新采茶日记。他边炒茶边对着叁脚架上的手机憨笑:“昨天宿州茶友私信问我杀青火候,今天宿迁的茶商又咨询定制包装。这要放在往年啊,新茶下山的消息传不到隔壁镇子就消停了。”锅里的茶叶噼啪作响,混着他爽朗的笑声飘出院子。
最近这场春雨过后,两地的茶社明显热闹起来。城东那家“清茗轩”的老板翻着预订本直挠头:“清明前后的位置全订满了,好多客人指名要体验两地特色茶套餐。”他指着墙上新挂的茶单,“喏,宿迁的龙井虾仁配宿州的云雾毛尖,这种吃法去年还真没见过。”
暮色渐浓时,古黄河边的茶摊陆续亮起灯笼。几位退休教师照例来喝每日茶,戴老花镜的语文老师抿着茶汤突然笑起来:“你们发现没有?现在两地的年轻人泡茶,手法都带着融合的影子。上次在宿州茶文化交流平台看到的凤凰叁点头,这周宿迁茶艺班就在教了。”他对面的数学老师接话:“就像解方程,不同解法都能得出正确答案嘛。”
茶盏里的水汽袅袅升起,仿佛带着两地茶山的讯息。玻璃杯中的嫩芽缓缓舒展,芽尖还沾着洪泽湖清晨的薄雾。或许不用多久,我们就能在某个春茶飘香的午后,同时尝到古黄河畔与汴水边的不同茶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