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阳约附近学生100一次,绵阳学生邀约一次百元
这几天在绵阳本地的一些社交平台上,总能看到类似“绵阳学生邀约一次百元”这样的信息。说真的,第一次刷到的时候,我愣了好几秒,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:这到底是在约什么?
坐在人民公园的长椅上,我跟刚下班的老李聊起这个。老李是地道的绵阳人,他皱着眉头咂咂嘴:“现在这些年轻人啊,想法跟咱们那时候真是不一样了。”他掏出手机翻了翻,“你看这条‘绵阳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’,下面居然有二十多条回复。”
年轻人的新尝试
我特意去加了几个发布这类信息的学生。有个叫小王的男生很健谈,他说现在同学之间挺流行这种“百元邀约”的。“就是帮人跑腿、陪逛景点,或者教用智能手机什么的。”小王发来个笑脸,“比发传单轻松,赚得还多些。”
不过说实话,刚开始听到“绵阳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这种说法,谁都容易想歪。我在沃尔玛门口碰到个正在做这个的女生,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,最开始连她妈都误会了,后来才知道就是帮来旅游的游客拍照、带路。
这种事儿吧,乍一听挺新鲜,细想也挺合理。现在学生课业压力大,想做点兼职又找不到合适的时间。这种零散的、一次性的活儿,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我跟着小王体验过一次。那天他接了个带游客逛富乐山的活儿,从介绍历史到帮忙拍照,忙活了一个多小时。游客挺满意,当场就把钱转给了他。小王擦着汗说:“这样干几次,一个月的话费就有了。”
当然啦,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。我问过好些学生,他们都说会提前确认对方身份,见面也选在人多的公共场所。毕竟是在绵阳本地,大家对这片都熟悉,心里比较有底。
老李后来跟我说,他女儿也在考虑试试这个。“反正就在家附近,比去远处打工让人放心。”看来这种“绵阳学生邀约一次百元”的模式,确实给了家长们新的思考。
晚上路过西南科技大学门口,看到不少学生聚在一起讨论今天的收获。有个男生说他今天帮人修电脑赚了一百,另一个女生说陪小朋友写了两个小时作业。听着这些,我突然觉得,这种看似简单的“百元邀约”,其实藏着年轻人挺多的智慧和勇气。
也许这就是现在年轻人做事的方式吧——不拘泥于形式,更看重实际效果。用他们自己的话说:“能把事儿办成,又能赚点零花钱,双赢嘛。”看来,我们对“绵阳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这件事,确实需要换个角度来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