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100元小胡同,南昌小巷百元体验
说起南昌,大家总会先想到滕王阁和瓦罐汤,但这座城市真正的烟火气,往往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。那天我偶然拐进一条巷子,斑驳的墙皮上还用红漆写着“裁缝铺→”,刚下过雨的地面泛着青石板特有的光亮。
百元能买到什么
巷口卖糖糕的大姐手法麻利,叁块钱一个的糯米糖糕滚着黄豆粉,咬开还能拉丝。再往里走,老式理发店贴着“剪发十元”的纸条,穿汗衫的老师傅正给客人修面。最让人惊喜的是修鞋摊旁的书店,二十块钱淘到两本七十年代的连环画,老板还附赠了个牛皮纸书衣。
在连锁超市买瓶水的功夫,在这儿能喝到带着茶梗的茉莉花茶。穿校服的学生挤在炸串摊前,五块钱叁串的里脊肉嗞啦作响。裁缝铺阿姨踩着缝纫机改裤脚,线头上下翻飞间随口聊起她在这条巷子住了叁十多年。
转角的搪瓷店摆着牡丹花纹的洗脸盆,老板娘说这是最后几个存货。花十五块买了个带喜字的,准备拿回家当水果篮。隔壁修表师傅戴着单眼放大镜,桌面上散落的齿轮在他手中像在跳舞。
消失的手艺活
磨刀师傅的吆喝声从巷尾传来,肩上扛的长条凳被岁月磨得发亮。几个老人家围坐在象棋摊旁,手边的搪瓷缸里茶叶舒展。卖竹编的摊位前,新编的菜篮还带着竹子的清香,叁十块钱一个,比网上卖的还便宜。
在快餐店买个汉堡的钱,在这儿能吃到现包的韭菜盒子配绿豆汤。做木杆秤的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,他说现在都用电子秤了,但婚嫁聘礼还是喜欢用老式杆秤取个“称心如意”的好彩头。
巷子深处的铜匠铺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,定制的铜汤婆子要等半个月。这种需要等待的匠人精神,在什么都讲求速成的时代显得格外珍贵。也许再过几年,这些手艺就只能去博物馆看了。
暮色渐浓时,巷口亮起暖黄的灯泡。卖酱菜的推车摆出十几种小菜,玻璃罐里的腐乳泛着红油光。花两块钱买了块玫瑰腐乳,准备明早配白粥。这样的南昌100元小胡同,装着的不仅是市井生活,更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