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景德镇同城约学生500元
最近在本地的一些网络角落里,总能看到类似“景德镇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这样的信息。说实话,第一次刷到的时候,我盯着屏幕愣了好一会儿。心里直犯嘀咕:这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?
就在上周,我跟住在陶溪川附近的老同学喝茶闲聊,说起这个现象。他皱着眉头把手机推过来,屏幕上是几乎一样的内容——“景德镇同城约学生500元”。他压低声音说,他家孩子正在上初二,现在他们家长群里都在传这个事,搞得大家心里挺不踏实。
这背后可能藏着什么
我琢磨着,这不会是那种打着兼职幌子的陷阱吧?比如说,假装招学生做陶瓷彩绘助理,或者帮忙看摊儿,实际上谁知道安的什么心。毕竟500块钱对初中生来说可不是小数目,很容易被诱惑。
还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朋友提醒我,现在有些不法分子专门盯着涉世未深的学生下手。他们利用学生想赚零花钱的心理,先给点甜头,后面就不好说了。想到这儿,我后背都有点发凉。
其实在景德镇这样的小城市,大家多少都沾亲带故的。万一真有孩子上当,那得多让人揪心啊。我家楼下开小卖部的王阿姨就说,她现在每天都要嘱咐上初中的孙子,陌生人的邀约绝对不能信。
话说回来,为什么这类“景德镇同城约初中生500元”的信息能流传开来?是不是我们在孩子安全教育上还有欠缺?现在的孩子接触网络太早了,但分辨能力却没那么快跟上。
我邻居家小孩前两天就差点中招。对方说是某陶瓷工作室招学徒,开价就是500块一天。幸亏孩子多问了句“要不要签合同”,对方支支吾吾的,这才引起家长警惕。后来去那个地址一看,根本就是个空屋子。
这种事情真的不能掉以轻心。咱们做家长的,得经常和孩子聊聊这些潜在危险。不是吓唬他们,而是让他们明白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突然出现的好事,背后往往藏着猫腻。
记得我们小时候,家长总叮嘱别吃陌生人给的糖。现在时代变了,糖变成了高薪兼职、轻松赚钱的机会。但道理还是一样的——陌生人的“好意”,得多长个心眼。
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小题大做,但安全这种事,宁可谨慎一点。特别是看到“景德镇同城约学生500元”这种模棱两可的信息,多问几个为什么总没错。毕竟孩子的安全,怎么重视都不为过。
这两天我还在想,是不是该在社区组织个安全教育讲座。请民警同志来给孩子们讲讲怎么识别网络陷阱,这比我们家长整天唠叨管用多了。要是能做成定期活动,那就更好了。
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明白,任何时候遇到不确定的情况,第一时间要告诉家长或老师。这不是打小报告,而是保护自己的正确做法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得教会孩子如何安全地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