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做全套大活的地方,穆林全套服务场所
这两天有个老顾客跟我聊天,说想找个能踏实做全套大活的地方,点名要找穆林师傅。他挠着头说:“现在街上挂着‘全套’牌子的店不少,可真正像穆林这样,从量尺寸到完工全程跟进的,还真不好找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上个月在城西建材市场见过的场景。那家挂着“穆林全套服务”招牌的店面里,六十多岁的穆师傅正蹲在地上打磨木板边缘。他手里那块杉木板上放着半瓶矿泉水,我好奇问他这是干啥,他头也不抬:“等着看水面动不动——地面平不平,水先知道。” ??
穆林做全套大活的地方有啥不一样
穆师傅的店面其实不大,工具墙上却摆得满满当当。从基础的电锯、手电钻,到特别定制的异形刨刀,每件工具都擦得发亮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他这儿连市面上少见的传统工具都备着。有个年轻学徒问他为什么不用现代设备替代,穆林笑着拍拍工具箱:“好木匠得知道木头的脾气,有些老法子,更能顺着木纹的性子来。”
那天正好碰到个来做实木书柜的客人。穆林没急着报价,反而先问人家:“您这书柜要放什么书?精装本多还是平装本多?靠着外墙还是内墙?”问得对方愣了半天。后来他跟我解释,放精装书的隔板要加厚,靠外墙的柜子得留通风缝——这些细节,不做全套的人根本不会考虑。
在穆林做全套大活的地方待久了,你会发现他有个坚持:绝不让徒弟单独量尺寸。每次上门测量,他必定亲自带着两个徒弟,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看墙角是不是直角,怎么判断墙体承重。有回在旧小区作业,他摸着卫生间墙面突然喊停:“这墙里面空心了一大片,得先加固再装柜子。”后来果然掏出来半袋水泥块——都是当年施工时掉进去的。
穆林全套服务场所的日常
早晨七点,穆林全套服务场所准时开门。第一件事不是接活,而是把所有工具检查一遍。这个习惯保持了四十年,用他的话说:“工具就像手指头,得先活动开了才能干活。”八点整,徒弟们到齐,开始打磨前一天做好的构件。砂纸声唰唰作响,偶尔夹杂着穆林的提醒:“逆着木纹打磨,再好的木头也得起毛。”
前几天来了个着急的客人,想在老房子里加个隔间,催着能不能叁天完工。穆林摇头:“木头要时间适应环境,今天做的构件,得放两天看看变形情况。”他指着墙角几块正在“休息”的木料,“它们现在还在动呢,只是你看不见。”果然,第二天再看,有块板子边缘已经微微翘起。
这些年来,穆林带过二十多个徒弟,但能跟着他把全套活做下来的不到十个。有个现在自己开店的徒弟常说:“在师父那儿学的不只是手艺,是怎么把活做完整。现在很多人图快,吊顶归吊顶,墙面归墙面,两班人马各干各的。但在穆林全套服务场所,从基础框架到表面处理,必须是一拨人连贯做下来。”
傍晚时分,穆林喜欢在完工的家具前坐会儿。有次他指着刚做好的餐桌说:“你看这四条腿的落地声,得是同时着地的‘噗’一声,不能是‘噼里啪啦’乱响。”说着他轻轻抬起桌角又放下,确实只有沉闷整齐的一声。这种细节,或许就是人们专门来找穆林做全套大活的原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