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市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江城百元情缘故事
松花江的风带着水汽吹过来,老张把叁轮车停在桥墩底下,掏出皱巴巴的香烟。这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,江边散步的人渐渐散去。
他看见那对年轻男女在路灯下站了很久。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连衣裙,男孩的球鞋开了胶。两人手里捧着杯奶茶,你一口我一口地分着喝。
百元约会日
“等发了工资,咱去吃烤肉。”男孩说这话时,声音不大,却让老张听得真切。女孩笑了,眼睛弯成月牙:“现在就挺好,这杯奶茶八块钱,能和你喝一下午呢。”
老张忽然想起叁十年前,他也曾这样站在江边。那时候他和媳妇刚处对象,每周末见面,兜里就揣着十块钱。看场露天电影五毛,吃碗馄饨叁毛,剩下的钱够买一包花生米,沿着江堤走啊走,能从黄昏走到月上柳梢头。
现在年轻人管这个叫“穷约会”,老张觉得这词不对。哪是穷啊,是真心。那些动不动花叁五百吃顿饭的,未必有这些分喝一杯奶茶的来得长久。
那对年轻人要走时,男孩突然跑到老张的叁轮车前:“叔,去江南公园多少钱?”老张看看计价器,又看看他们:“给十块吧。”其实这段路打表要十五,但他没说。
路上女孩靠在男孩肩上,小声哼着歌。老张从后视镜里看见,忍不住问:“你俩这是处对象吧?”男孩不好意思地点头:“今天是我们恋爱一周年,特意出来庆祝。”
“咋庆祝?”
“早上去了博物馆,免费的。中午吃麻辣烫,花了二十八。下午在书店看书,晚上来江边走走。”男孩数着,“加上这杯奶茶和车费,刚好一百块。”
老张笑了。这精打细算的百元约会,让他想起自家那口子。结婚这么多年,媳妇还常念叨他们第一次约会,就是花了十块钱在江边坐了一下午。“那时候你爸呀,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。”
到地方了,老张没收那十块钱:“就当叔送你们的纪念日礼物。”小两口推辞不过,女孩从包里掏出个平安结:“那这个给您,我亲手编的。”
看着他们走进夜色,老张把平安结挂在后视镜上。这吉林市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让他这个老江城人心里暖暖的。
第二天出车,老张特意绕到江边。晨光里,又看见不同的小情侣——有学生模样的,共享一辆自行车;有打工打扮的,坐在长椅上分一个煎饼果子。
旁边摆摊的大姐说,这儿天天都有这样的年轻人。“现在钱不好挣,可感情好啊。昨天还有个小伙子,花五块钱买了支玫瑰,姑娘高兴得跟什么似的。”
老张忽然明白了,这江城百元情缘故事从来不是个例。在物价飞涨的今天,仍然有人用最简单的方式守护着爱情。不是不想花钱,是更想花心思。
中午在面馆吃饭,听见邻桌两个年轻人在算账。“这个月省下的叁百,给你妈买件毛衣吧。”女孩说。男孩摇头:“还是给你买那双看中的鞋,我妈的等下个月。”
这样的对话,老张这些年听过太多。在吉林市的大街小巷,这些普通的年轻人,用他们有限的能力,经营着无限的感情。没有轰轰烈烈,却细水长流。
晚上收车回家,老伴炖了酸菜粉条。老张说起这两天的见闻,老伴笑了:“咱那会儿不也一样?感情啊,不在钱多钱少,在真心。”这话朴实,却是真理。
挂在后视镜上的平安结轻轻摇晃,老张想,明天要是再遇到那样的年轻人,他还要免费送一程。让这江城百元情缘故事,继续在松花江边流传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