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宁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巷风情
海宁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要是不仔细找,还真容易错过。记得我刚出站时,第一眼看见的是宽阔的马路和高大的建筑,差点就顺着人流往大路上走了。是空气中飘来的一阵若有若无的油炸香味,像一只无形的小手,拽了拽我的衣角,我才蓦然回首,发现了那个夹在两栋楼房之间、不太起眼的巷口。
抬脚迈进去,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。外面的车水马龙声,像是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绝了,瞬间变得遥远而模糊。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墙皮在经年的风雨里染上了深浅不一的色泽,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,藏着许多故事。几株顽强的绿植从阳台的栏杆里探出头来,给这片灰扑扑的底色添了几抹亮色。
巷子里的生活气息
往里走,生活的气息便扑面而来。一位大姐正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板凳上,不紧不慢地择着青菜;旁边杂货店的老板,靠在竹编的躺椅里,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,半眯着眼,手里摇着的蒲扇节奏缓慢而恒定。我甚至能看到巷子尽头,有老式自行车的车轮一闪而过。这里的时间流速,似乎比外面慢了好几拍,让人不由自主地也放慢了脚步,连呼吸都轻缓了下来。
那股子诱人的香味愈发浓了,寻着味儿望去,是个卖萝卜丝饼的小摊。摊主是位大爷,油锅嗞嗞地响着,他手法娴熟地用勺子把面糊和萝卜丝舀进圆形的模具,放进油锅,不一会儿,一个个金黄酥脆的饼子就浮了上来。我买了一个,烫得左手倒右手,嘴里嘶嘶地吹着气,一口咬下去,外皮的焦香和萝卜丝的清甜在嘴里炸开,这味道,是那种大商场里的连锁店永远也做不出来的。
这条海宁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它不像那些被精心规划过的旅游古街,穿着统一的外衣,售卖着千篇一律的“特产”。它真实,甚至有些杂乱,晾晒的衣物、停放的电动车、偶尔传来的几句家长里短,都充满了未经修饰的生活质感。我边走边看,心里琢磨着,这车站旁的小巷风情,或许才是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的窗口。它不对外来的游客刻意逢迎,只是自顾自地过着它的日子,反倒显出一种朴素的尊严。
再往前,巷子有了岔路,通向更深的居民区。我没有继续往里走,就在一个拐角处停了下来。旁边有个小小的修鞋铺,老师傅正戴着老花镜,专注地对付一只脱了线的皮鞋。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他花白的头发和手中的活计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。这一幕很平常,却莫名地让人感到心安。在这条车站旁的小巷风情里,我好像短暂地摆脱了旅客的身份,成了一个安静的旁观者,窥见了一丝属于这座城市的、安稳的内里。
手里的萝卜丝饼已经吃完,香味还留在指尖。我顺着原路往回走,重新回到那个狭小的巷口。一步跨出,喧嚣的声浪再次将耳朵填满,现代城市的节奏瞬间回归。我回头又望了一眼那条静静伫立的小巷,它仿佛一个藏在城市口袋里的秘密,等待着下一个被烟火气吸引的有缘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