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芬河足浴店为何光说不练,相近的标题
走在绥芬河街头,你肯定注意过一个现象:新开的足浴店招牌换了一茬又一茬,可真正能做满叁年的却没几家。这让人忍不住想问:为啥这些店铺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呢?
先说个真事儿。去年春天,我家小区对面开了家“舒心足浴”,开业那天又是花篮又是鞭炮,热闹得跟过年似的。老板拍着胸脯说要从泰国引进正宗古法按摩,还要搞会员制优惠。结果呢?不到半年,那扇贴着“暂不营业”的玻璃门就再也没打开过。
问题到底出在哪儿
我后来碰到原先在那上班的技师小刘,才恍然大悟。她说老板确实画了个大饼,说要带她们去云南培训,要买进口足浴盆,结果最后连最基本的药材包都要省着用。客人办卡时承诺的免费肩颈按摩,做两次就找借口取消了。
这种光打雷不下雨的情况,在服务业其实特别要命。你想啊,现在谁都不傻,第一次体验不好,转头就把你拉进黑名单。更麻烦的是,这种坏名声传得比流感还快,隔壁大妈在菜市场聊两句,整条街都知道了。
说到底,这些店铺把心思都用在表面功夫上了。装修要豪华,宣传单要精美,促销活动搞得天花乱坠,可最根本的按摩技术、服务态度却跟不上。这就好比买了漂亮盒子,里面装的却是发霉的糕点。
记得有次我去试新店,那个自称“二十年老师傅”的技师,连足底穴位都找不准。问他几个养生问题,支支吾吾答不上来。这样的店,别说回头客了,就是过路客都得绕着走。
生意不是这么做的
反观斜对面那家“老李足道”,门脸不大,生意却红火。人家不搞什么花里胡哨的营销,就老老实实把每个客人的脚按舒服。老师傅的手法到位,价格实在,慢慢积累了不少老主顾。
其实街坊邻里要的很简单——累了一天能有个地方踏实放松。你非要整那些虚头巴脑的“皇家享受”“顶级服务”,最后连最基本的泡脚时间都要克扣,这不是本末倒置吗?
现在有些经营者总想走捷径,以为装修豪华点、促销力度大点就能留住客人。可他们忘了,足浴这行当最讲究的是口碑。老师傅的手艺、药材的真材实料、待客的诚意,这些才是立身之本。
每次看到新店铺张灯结彩地开张,我都在想:这次能坚持多久呢?要是能把搞排场的钱,多花在培训技师、精选药材上,情况或许就大不一样了。
说到底,做生意和做人是一个道理。你说得天花乱坠,不如把每件小事做到位。客人心里都有杆秤,你的手艺到不到家,服务用不用心,人家体验一次就门儿清。
下次再路过那些装修气派的足浴店,我可能会多留意一下:他们的师傅是不是在认真钻研手法?药材是不是真材实料?毕竟,时间会证明哪些店能真正站稳脚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