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州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雷州大学城旁俗称炮楼的建筑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42:32 来源:原创内容

雷州大学城边上那几栋圆筒状的旧建筑,在当地人口中一直有个特别的称呼——炮楼。这个略带江湖气的名字,总让我想起老电影里那些饱经风霜的碉堡。
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时,我正坐在出租车里。司机师傅操着浓重的雷州口音说:“就在炮楼那儿停是吧?”我愣了一下,才反应过来他指的是大学城西侧那排建筑。后来在附近便利店买水,随口问了句店员,她笑着解释:“我们都这么叫,那几栋楼窗户少,墙又厚,看着就像以前的炮楼。”

寻常日子里的烟火气

傍晚时分,我特意围着这些被称为炮楼的建筑转了几圈。其实这就是几栋九十年代的老房子,外墙上爬满了青藤,阳台栏杆锈迹斑斑。楼下开着各式小店,麻辣烫的蒸汽混着烧烤的香味飘散在空中。学生们叁叁两两地坐在路边摊前,说笑声此起彼伏。

住在叁楼的大叔正在阳台浇花,我上前搭话,他放下水壶说:“这楼当年可是给附近工厂职工盖的宿舍,墙确实比现在的楼房厚实多了。”他指着墙上的痕迹,“瞧见没,这些砖缝里还能找到当年的砂浆,结实着呢。”

说来也怪,虽然这些建筑被称作炮楼,却丝毫没有军事设施那种冷峻感。反而因为年代久远,处处透着生活的温度。墙角停着共享单车,楼道里飘出饭菜香,晾衣绳上挂着各色衣物。这种反差让人忍不住想,为什么偏偏是“炮楼”这个称呼流传了下来?

名字背后的故事

在附近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老陈倒是给了我另一个视角。他抹了把脸上的汗珠说:“早些年这一片都是荒地,就这几栋楼孤零零立着,窗户又小又高,晚上亮灯的时候,远远看着真像军事据点。”他补充道,“学生们觉得这么叫挺酷的,传来传去就传开了。”

确实,这个称呼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戏谑和想象力。就像大学时代给教学楼取的外号,往往比正式名称更有生命力。现在虽然周边建起了更多新楼,但这几栋被称为炮楼的建筑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气质。

二楼租住着几个美院学生,他们的阳台成了最特别的风景——晾着画到一半的油画,摆着造型奇特的雕塑。有个扎马尾的女生告诉我:“我们管这儿叫炮楼艺术区。”她说这话时,眼睛亮晶晶的。

这些建筑见证了这片土地从荒凉到繁华的过程。最初是职工宿舍,后来租给做小生意的,现在又成了学生们的聚集地。每次功能转变,都像是给这些老建筑注入了新的灵魂。

夜幕降临时,炮楼周边反而更热闹了。路边摊的灯泡串联起来,像一条发光的河流。炒锅与铁勺碰撞的声音,学生们的谈笑声,还有偶尔传来的吉他声,让这些被称为炮楼的建筑完全融入了大学城的日常。

或许再过些年,这些建筑会被拆除重建。但“炮楼”这个称呼,应该还会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。就像城市里那些消失的地标,虽然实体不在了,但故事还会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继续流传。毕竟,每个地方都需要一些带着烟火气的传说,而炮楼就是雷州大学城独有的那个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