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昌100元小胡同,瑞昌百元小巷风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2:30:07 来源:原创内容

沿着瑞昌老城区的水泥路拐个弯,突然就撞见了这条窄窄的巷子。青砖墙缝里钻出几簇绿茸茸的苔藓,晾衣绳上挂着花衬衫,空气里飘着谁家炝锅的香味。巷口杂货店老板娘正和买酱油的大爷唠嗑:“咱这瑞昌100元小胡同,一百块能让你从早待到晚!”

这话倒是不假。巷子深处卖糯米糕的阿婆,叁轮车上摆着叁样吃食:白糖糕、红豆糕、芝麻糕,统统一块钱。蒸笼掀开时白雾腾腾,甜香直往人鼻孔里钻。隔壁修鞋匠的收音机咿呀呀唱着黄梅戏,他手里的锥子穿过胶底,拉出麻线时发出富有节奏的“嗤嗤”声。有个姑娘在鞋摊前坐下,递过磨坏的高跟:“师傅,能补不?”“能!”老师傅推推老花镜,“在我这儿没有补不了的鞋。”

百元小巷的日与夜

傍晚时分,巷子突然活络起来。放学的小孩举着棉花糖追跑,自行车铃铛叮铃铃响成串。支在墙根的小方桌摆开了,叁四个人围坐着下象棋,围观的人比下棋的还激动。穿汗衫的大叔把蒲扇摇得哗哗响:“跳马!赶紧跳马!”

烧饼铺的炉火映得人脸颊发烫,老板娘用火钳翻着饼,芝麻粒在热力作用下噼啪作响。刚出炉的烧饼烫手,得左右手倒腾着吹气,咬下去的瞬间,酥皮簌簌往下掉。配一碗隔壁摊的豆腐脑,咸香滚烫地滑过喉咙——这顿晚饭花了六块钱。

路灯亮起时,巷子换了一番光景。二楼窗户传来电视剧对白,底楼理发店的转灯还在幽幽地转。几个中年人搬了小板凳坐在巷子口,就着一盘花生米聊家常。他们说的都是些寻常话,谁家孩子考学、哪里的菜价涨了,可每句话都带着温度。

在这里,时间仿佛走得特别慢。手机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,倒是巷子口那只橘猫更引人注目——它每天准时蹲在杂货店门槛上,尾巴优雅地卷着前爪,像位检阅街坊的君主。

我忽然想起城市另一端的新商圈,同样的百元消费,在那只能买杯咖啡,或是付一小时停车费。而在这条巷子里,一百元能换来修好的皮鞋、热乎的饭菜、修补的锅底,还有那种被生活紧紧包裹的踏实感。这种瑞昌百元小巷风情,在别处早就寻不着了。

杂货店老板娘找零钱时,顺便塞给我两颗水果糖:“常来啊!”玻璃罐里的彩色糖果在夕阳下亮晶晶的,像童年时的宝贝。揣着满兜零钱和半包烧饼往外走,身后巷子依然喧闹着。也许明天,青砖墙还会添新的划痕,晾衣绳会挂上另一件花衬衫,而这条瑞昌100元小胡同,依然会用它特有的方式,温热着寻常百姓的每一天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