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水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丽水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
前几天有朋友来丽水玩,我去火车站接他。走出出站口,他忽然指着火车站后面那片老房子问我:"哎,你看那边密密麻麻的小巷子,有没有什么特别的?我上次来就好奇,丽水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啊?"
这话还真把我问住了。作为本地人,我经常路过这里,却从没仔细想过这些巷子到底有什么名堂。看着那些交错纵横的屋脊,我突然来了兴致,拉着朋友说:"走,咱们现在就去弄个明白。"
巷口初探
我们绕过火车站广场,沿着围墙往后面走。最先遇到的是一位坐在自家门口剥豆角的大妈。我凑上前打听:"阿姨,请问这一片巷子怎么称呼啊?"大妈抬头笑了笑,手里的活计没停:"你说这儿啊,我们老一辈都管这叫'车站背'。你看,不就是躲在火车站背后嘛。"
这个称呼挺形象的。不过朋友追问道:"那正式的街名呢?"大妈指了指前面岔路口:"往左是站后一弄,往右是站后二弄,再往里还有叁条巷子。说起来啊,这些巷子可比火车站年纪还大呢。"
这话勾起了我们的兴趣。告别大妈,我们拐进了站后一弄。巷子不宽,刚好能过一辆叁轮车,两侧是叁四层高的旧式居民楼。墙面上爬着些青苔,空调外机嗡嗡作响,阳台上晾着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摆动。
巷子里的生活气息
越往里走,生活的味道就越浓。有个大叔正在巷子口修理自行车,手摇水泵发出有节奏的吱呀声。再往前,几个老人家坐在竹椅上下象棋,旁边的小卖部门口,孩子们围着冰柜挑选雪糕。
朋友忽然停下脚步,指着墙角一块模糊的水泥碑让我看。上面隐约能认出"1982年建"的字样。算起来,这些巷子确实见证了四十多年的变迁。当年修建火车站时,这些老住户想必每天听着火车汽笛声入睡。
我们在一家开了二十多年的包子铺前停下来。老板娘很健谈,边给我们拿包子边说:"你们问丽水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啊?现在年轻人都不知道了。其实最早这里叫'车场巷',后来才改成站后几条弄。"她顺手往西边指了指,"再往那头走,还能看到老地名牌子呢。"
热乎乎的包子捧在手里,我们继续往前溜达。果然在巷子尽头发现了一块蓝底白字的路牌,虽然有些褪色,但"站后五弄"几个字还很清楚。朋友掏出手机拍了好几张照片,说是要留作纪念。
这时恰巧一列火车缓缓进站,轰隆声由远及近,又渐渐远去。站在巷子里听火车的声音,感觉特别奇妙——仿佛现代交通的脉搏与古老街巷的心跳重合在了一起。
往回走的路上,我们遇到个骑电动车的小伙子。他听我们在讨论巷子的事,插话说他就住在这片:"现在快递送餐都写'火车站后巷',其实我们这儿正式的丽水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是站后社区。"他匆匆忙忙地补充道,"这些巷子可能要改造了,你们要逛可得趁早。"
夕阳西下,我们终于走出了这片迷宫般的巷子。朋友回头望着那片渐渐亮起灯火的老社区,若有所思地说:"今天这趟走得值。要不是你带路,我可能永远只知道火车站,而不知道它背后还藏着这么有意思的地方。"
站在车站广场上,我看着来来往往的旅客。他们大多行色匆匆,应该不会有人留意到,就在一墙之隔的地方,藏着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那里没有旅人的匆忙,只有寻常人家的烟火气,在火车的轰鸣声中,安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