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品茶上课,株洲茶艺学习体验
推开那扇嵌着青砖的木门,仿佛瞬间从车水马龙的喧嚣里抽身,踏入另一个世界。空气中浮动着若有似无的茶香,像是江南梅雨季里浸润过的风,带着湿润的草木清气。这就是我在株洲品茶上课的第一印象。
前台穿着素色棉麻裙的姑娘抬起头,眉眼弯弯地笑了:“来上茶艺课的?陈老师在里间等着呢。”她引着我穿过一条短短的走廊,两旁博古架上陈列着各式茶罐和瓷器,釉面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
初识茶席间的规矩
教室比想象中更开阔。整面的落地窗外是个小庭院,几竿瘦竹斜斜地倚在墙角。七八张茶席错落摆放,每张都配着完整的茶具。陈老师看起来五十出头,灰布衫子洗得发白,正用热水温着盖碗。他抬头看我,并不急着开始,而是慢悠悠地斟了杯茶推过来:“先尝尝,这是去年的白牡丹。”
茶汤是浅浅的蜜色,入口竟有荷叶的清香。我正琢磨着这奇妙的味道,陈老师已经开始讲解茶具的摆放。“壶嘴不能对着人,”他用手调整着我面前的紫砂壶,“这是规矩,也是心意。”他说话总是不急不缓的,每个字都像在茶水里浸过,带着温度。
我突然意识到,这堂株洲茶艺学习体验课,教的远不止是泡茶的步骤。
水温里的学问
“你们在家泡茶,是不是水一开就直接冲下去了?”陈老师拎起铜壶,水流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“不同的茶,要用不同的水温。就像交朋友,得知道对方的脾气。”
他让我们轮流练习控制水温。我学着用手感受蒸汽的温度,试了叁四次才找到感觉。旁边一位大姐更紧张,手腕抖得茶则都在响。陈老师走过去,轻轻托住她的手腕:“别着急,茶不急,你急什么?”
说来也怪,这话像是有什么魔力,整个教室的节奏都慢了下来。大家开始专注于手中的器物,关注水流撞击茶叶的声音,关注渐渐弥漫开的香气。这种专注让人忘记看手机,忘记想工作,整个世界就剩下眼前这一盏茶。
在株洲品茶上课的时光,让我重新理解了“慢”这个字。
茶汤里的城市记忆
中场休息时,陈老师聊起株洲与茶的缘分。“都知道湖南产好茶,但我们株洲人喝茶,有自己的讲究。”他指着茶海里金黄的汤色,“就像这道本地红茶,性子烈,回甘猛,像极了咱们湘江边上长大的人。”
我细细品着,确实有种不同于其他红茶的劲道。突然间,这堂株洲茶艺学习体验课变得立体起来——它不再只是学习技艺,更像是在通过一杯茶,读懂一座城。
后半节课,我们学习如何品味。陈老师说:“好茶要分叁口喝。一口尝其味,二口感其香,叁口品其韵。”我照着他的话做,果然在第叁口时,尝到了之前忽略的桂花余韵。
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雨,雨丝斜斜地打在竹叶上,沙沙作响。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水沸的声音,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茶席前专注地练习。这一刻,时光好像真的慢了下来。
课程结束前,陈老师给我们每人包了一小包茶叶。“回去试试,”他说,“记住今天的手感。”我提着那包茶走出教室,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。回头望去,那扇木门静静立着,像是城市里的一个禅意角落。
现在每逢周末,我都会在家里摆开茶具,重温那段株洲品茶上课学到的东西。水沸的声音,茶叶舒展的姿态,还有那份专注的心境,都成了忙碌生活里最好的调剂。也许这就是茶道的魅力吧,它不教你逃避现实,而是教你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静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