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阳品茶海选工作室,东阳品茶优选工作坊
这几天路过吴宁西路,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茶室。门头不算太起眼,但“东阳品茶海选工作室”这几个字倒是让人忍不住多瞧两眼。说来也巧,我正愁找不到地方招待从杭州来的客户,这不正好进去探探路。
推开木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穿着棉麻衬衫的茶艺师小陈迎上来,笑着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。得知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谈事情,她直接领我去了二楼的隔间。原木茶桌摆着青瓷茶具,窗外是棵老桂花树,这环境确实比咖啡馆舒心多了。
选茶就像找知音
小陈捧来叁个白瓷罐子,轻轻搁在茶桌上。“我们这儿不像传统茶庄固定那几样,倒像是给茶叶办的海选现场。”她开玩笑地说着,掀开罐盖让我闻香。头一罐是本地刚到的清明毛尖,第二罐藏着福建老枞水仙,第叁罐竟是少见的高山野生红茶。
“其实很多客人都会先去我们隔壁的东阳品茶优选工作坊试茶,”小陈边温壶边说,“那边像是个茶叶预备营,把各地新茶先过遍筛子。能送到这儿来的,可都是经过叁轮比试的尖子生。”她冲茶的动作行云流水,手腕轻轻一转,琥珀色的茶汤就落进了公道杯。
我端着茶杯仔细端详。这茶汤清亮得能照见人影,入口先是淡淡的兰花香,接着喉底泛起甘甜。客户张总平时最爱研究茶道,要是带他来这儿,光这个选茶过程就够我们聊上半天。
说来也怪,现在人谈事情总爱往咖啡厅钻。其实真要聊点正经事,还是茶室最合适。你看这泡茶的时间不紧不慢的,正好让人把思路理清楚。等一壶茶慢慢淡下去,该谈的事也差不多谈妥了。
茶香里的生意经
后来我真带张总来了趟。他对着那套“海选”流程赞不绝口,说这比直接看茶单有意思多了。小陈这回给我们试了泡陈年普洱,说是从四十多饼里挑出来的。茶叶在盖碗里慢慢舒展,陈香一阵阵飘出来,张总眯着眼睛闻了又闻。
“有意思啊,”他晃着茶杯说,“别的茶室都是让你看成品,你们这是把选茶的过程都摊开给人看。”那天我们不但谈成了合作,还约好下个月新茶到了再来。临走时张总特意要了张名片,说下次要带他家老爷子来体验。
现在我算是明白了,为什么这家工作室和隔壁工作坊生意总是这么好。人家不只是卖茶,是把挑茶、品茶的整个过程都变成了种体验。就像小陈说的,每片茶叶都有它的脾气,找对方法才能泡出真味。这道理放在待人接物上,好像也挺通的。
前两天又路过那里,看见工作室新到了批秋茶。隔着玻璃窗,能瞧见几位老先生正在茶台前比较茶样。忽然想起小时候常看见爷爷和邻居在弄堂里斗茶,那时候没有这么多名头,可那份认真劲儿,倒和眼前的景象有几分相似。或许好的东西终归会留下来,只是换了个模样,在新的时代里继续飘着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