儋州品茶上课工作室,儋州茶艺学习课堂
儋州这座小城,总透着股慢悠悠的劲儿。穿过骑楼老街,转角处藏着家不太起眼的工作室——儋州品茶上课工作室。要不是门口那块木牌子上刻着"茶艺学习"四个字,可能就这么走过了。
推门进去,先是闻到一阵若有似无的茶香。工作室不大,几张原木茶桌摆得错落有致,墙上挂着几幅毛笔字,写着"一期一会""茶禅一味"这样的句子。王老师正在茶席前摆弄茶具,见人进来也不急着招呼,只是笑着示意先坐。
茶杯里的慢时光
"很多人觉得喝茶是老年人才爱的事,"王老师边温壶边说,"其实啊,年轻人更需要。你们整天忙忙碌碌的,在儋州品茶上课工作室待上一个下午,整个人都能静下来。"她说话的声音轻轻的,像茶杯里升起的水汽。
那天学的是白茶。王老师教我们怎么辨认白毫银针的品相,怎么控制水温。"别看简单,这里头讲究可多了。水温太高会把嫩芽烫坏,太低又泡不出味道。"她演示注水的手法,手腕轻轻转动,让热水顺着盖碗内壁流下,"要像对待刚开的茉莉花那样温柔。"
在儋州茶艺学习课堂,最让人惊讶的是学员们。原以为都是上了年纪的,结果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倒占了大半。有个程序员说,他来这儿是因为"代码调累了,需要调试心情";还有个设计师姑娘笑着说,在这儿找到的色彩灵感,比看笔补苍迟辞苍别色卡还管用。
其实刚开始,我也坐不住。总觉得一个下午光泡茶喝茶,是不是太"浪费"时间了。但王老师从不催你,她常说:"茶有自己的节奏,急不来。你看这片茶叶,在杯子里慢慢舒展开的样子,多像在跳舞。"
茶香里品人生
慢慢地,还真的品出点意思来了。同一款茶,不同水温、不同冲泡时间,味道确实不一样。更重要的是,学会了在某个瞬间彻底放空——眼睛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,鼻子闻着渐渐散开的茶香,手里感受着茶杯的温度,其他烦心事好像真的就暂时靠边站了。
记得有次下大雨,工作室里就我和王老师两个人。她破例泡了珍藏的老普洱,茶汤红浓明亮。"这种天气最适合喝熟普了,"她说,"你看,茶如人生,有时候需要高温快冲,有时候又适合文火慢煮。"那天我们没怎么说话,就听着雨声,一杯接一杯地品。
现在我去儋州品茶上课工作室已经成了习惯。不一定每次都要学新东西,有时候就是去坐坐,喝杯熟悉的茶,和茶友们聊聊天。工作室的常客李姐说得挺在理:"这儿不像上课,倒像个心灵驿站。"
前两天发现,我居然能分辨出不同山头普洱的细微差别了。王老师比我还高兴:"你看,时间花在哪儿是看得见的。不过最重要的不是学会品茶,是学会了品生活。"
儋州茶艺学习课堂最近新添了不少年轻面孔。看着他们手忙脚乱地第一次撬茶饼,小心翼翼地注水,不由想起自己刚来的样子。茶香袅袅里,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古人说"茶如隐逸,酒如豪士"。在这方寸茶席之间,确实藏着让现代人慢下来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