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沧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临沧夜间小巷位置
晚上和朋友吃完饭,顺着临沧老街往巷子深处走,路灯的光晕在青石板上拉出长长的影子。朋友忽然停下脚步,左右张望着:“说起来,临沧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啊?我记得小时候这条巷子可热闹了。”
我跟着环顾四周,几盏新装的太阳能路灯把巷子照得透亮,倒是少了从前那种朦胧的美感。巷口那家卖稀豆粉的小摊还在,只是老板娘换成了她的女儿,摊前摆着微信支付的二维码。不远处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,几个老人家正随着节奏摆动。
小巷的日与夜
白天的小巷和夜晚完全是两个样子。清晨这里飘着米线、稀豆粉的香气,赶着上班上学的人在巷子里穿行。到了晚上,节奏就慢了下来。卖烧烤的摊子支起来了,炭火的红光在夜色里格外显眼。叁叁两两的年轻人坐在小凳上,一边吃着烤串一边聊天。
说起来,要问临沧夜间小巷位置,还真得看时间段。七八点钟,那些临街的巷口最热闹,各种小吃摊都出来了。等到九十点以后,反倒是深一些的巷子里更有味道。有些老宅子改成了茶馆,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叁弦声。
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我在一条不知名的小巷里迷了路,却意外发现了一家做陶器的工作室。老师傅正在灯下修坯,看见我站在门口,笑着招手让我进去坐。那晚我们聊了很多对于陶艺的事,临走时他还送了我一只小陶杯。
现在要找这样的偶遇,确实需要多走几步。主街后面的第二条、第叁条巷子,往往藏着不少惊喜。有时候是家做传统荞糕的小店,有时候是个摆满多肉植物的小院。
前两天路过八塔巷,发现那里新开了几家小酒馆。不是那种很吵的酒吧,就是安安静静地卖点本地酿的米酒。坐在竹椅上,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,倒是个放松的好去处。老板娘说,她们一般都是晚上七点才开门,开到十一点左右。
说到吃的,南屏街后面的巷子里,有家卖傣味宵夜的要到晚上九点才出摊。他们家的柠檬舂干巴,配上冰冰的泡鲁达,那味道真是绝了。就是位置不太好找,得穿过两条窄窄的巷道才能看见。
其实现在很多小巷都在悄悄变化。老房子还是那些老房子,但里面做的事情不一样了。有的开成了民宿,有的变成了工作室,还有的保持着原来的样子,只是门口多了几盆花草。
走在这些巷弄里,能感觉到这座城市在努力地保留着什么,也在自然地生长着什么。新和旧就这么交织在一起,倒也不觉得突兀。
月亮渐渐升高了,我和朋友走到巷子尽头。那里有棵大青树,树下几个老人在下象棋。我们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,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,在安静的夜色里格外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