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宁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伊宁男性偏爱的小街道
伊宁男人喜欢的小巷子
午后四点的阳光斜斜地打在土黄色墙面上,把晾在窗口的天竺葵影子拉得老长。阿布都拎着半袋烤包子不紧不慢地拐进库尔班大院东侧的小巷,皮鞋底蹭过青石板发出熟悉的嗒嗒声。这条巷子窄得只容两人并肩,可对他而言,比新华路上的八车道走着还舒坦。
你问伊宁男人为什么总爱往这些巷子里钻?瞧瞧巷口下象棋的老爷子们就明白了。艾德莱斯绸帽檐下藏着被岁月割裂的脸庞,可捏着棋子的手指依然稳当。他们不需要说话,马走日象走田,叁十年的老交情都在楚河汉界里淌着。偶尔有馕饼的芝麻香从某扇虚掩的木门飘出来,接着会传出夹杂着笑声的维吾尔语——那是女主人正在厨房准备晚上的拉条子。
往深处走,会遇见刚给电驴充完电的库尔班江。他单脚支着车,正和开理发店的买买提聊得起劲。“我儿子非要去成都学计算机”,他弹了弹烟灰,“我说你去嘛,但过年记得回来吃你妈炖的羊肉”。买买提笑着递过剪刀:“娃娃们不知道,咱们这巷子里的日子,给个部长都不换”。
这些弯弯绕绕的巷弄啊,简直就是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。新华路上的商场叁个月换次招牌,可这条巷子里的玫瑰茶馆开了二十二年,镶坑还是老位置。萨迪克大叔的杂货铺永远能找到你急需的东西,可能是缝扣子的线,也可能是给孙子治咳嗽的土方。上次我家水管漏水,在巷口遇到买尔旦大叔,他二话不说拎着工具包就上门,修完连杯茶都不肯喝。
记得有回冬夜,大雪压断了巷子的电线。才停电十分钟,各家各户的门帘都掀开了。手电筒的光柱在雪夜里交错,不知谁搬来了柴油发电机,阿孜古丽大婶端着热奶茶挨家分发。我们这群大男人聚在巷子中间抽莫合烟,雪片落在肩头都没人在意,反而说起年轻时在察县牧场的趣事。那种暖烘烘的踏实感,比空调制热强得多。
现在城东建了不少新小区,亮堂的电梯公寓,规整的柏油路。我侄子去年搬过去,总说我们这儿太旧。可他周末还是会开车回来,就为在巷子尽头那家没招牌的烤肉摊坐会儿。他说新城区的羊肉串怎么烤都缺个味道,其实缺的是蹲在马路牙子上啃串时,隔壁突然递过来瓣蒜的亲近。
暮色渐浓时,巷子西头传来都塔尔的琴声。肉孜家的二小子又在练习婚礼曲目了,几个半大孩子围着琴声踢足球。我靠在褪色的蓝门框上,看着买买提明爷爷提着鸟笼慢悠悠走过。他每天这个时候都要去西大桥遛画眉,经过我家门口总会用汉语说句“房子好好的”,这是老辈人最朴素的祝福。
巷子口的霓虹灯已经亮起来,但巷子里还是旧时光的模样。某个瞬间突然明白,伊宁男性偏爱的哪里是这些砖瓦,是拐过墙角就能遇到熟人的安心,是孩子能在巷道里撒欢奔跑的放心,是家家户户飘着相同饭香的热闹。这些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小街道,就像老茶馆里那壶始终温着的茯茶,不烫嘴,却一直暖到心窝子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