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鸡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,宝鸡叁百元爱情去处
夜色中的疑问
晚上九点半,老张蹲在经二路的天桥底下抽烟,忽然没头没脑地问我:“你说,现在这宝鸡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?”我被他问得一愣,叁百块?这年头,两个人吃顿像样的火锅都不止这个数。他吐了个烟圈,眼神望着对面碍罢痴闪烁的招牌,幽幽地说:“就是那种,不说一生一世,但能让人暖和一晚上的真心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好多事。宝鸡这地方不大,走在街上,满眼都是过日子的实在人。可越是实在的人,心里越藏着点说不清的念想。叁百块钱,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刚好卡在一个挺微妙的位置——它不像叁十块那样只能换杯奶茶,也不像叁千块那样沉重得需要掂量再叁。
街角听到的故事
上个月在汉中路吃擀面皮,听见隔壁桌两个大姐聊天。穿红毛衣的那个说,她妹子上礼拜在人民公园相亲,对方开口就问能不能先处处看,不愿意花冤枉钱。红毛衣大姐嗤笑一声:“现在哪还有白捡的感情?公园里遛弯的老头老太太搭伙过日子,还得互相送斤鸡蛋呢。”
可是话说回来,感情这东西真要明码标价吗?我认识个开出租的李师傅,他媳妇是二十年前用一辆二手自行车娶回家的。那时候他天天骑着车带姑娘逛渭河,后来自行车丢了,两人蹲在河堤上哭了一场,转头就去领了证。现在他们儿子都上高中了,李师傅还在开出租,车上永远放着给媳妇买的胃药。
现在年轻人挂在嘴边的“宝鸡叁百元爱情去处”,听着像在找什么地方,其实找的是那种放下戒备的相处。不用算计谁买单,不用纠结礼物轻重,就像学生时代揣着几十块钱压马路,一杯奶茶两人分着喝,能在石鼓阁廊桥下聊到半夜。
老城里的温情
红旗路有家开了二十年的小咖啡馆,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。有天晚上下大雨,我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门口犹豫,男孩掏遍口袋只有两百多块。老板直接把他们让进来:“坐着吧,下雨天不收钱。”后来那对年轻人成了常客,再后来他们结婚,特意回来给老板送喜糖。
这种故事在宝鸡老城里不少见。金台观下面的巷子里,常有老人家坐在门槛上晒太阳,他们那个年代的感情,很多时候就是从一筐煤、一袋面开始的。现在说起宝鸡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,倒不是真要计较具体数字,而是怀念那种简单直接的心意。
如今满大街的婚恋中介、交友软件,把人和人的认识变得像在菜市场挑拣。滑动屏幕的手指越快,心里的期待反而越薄。有时候站在开元商城门口看人来人往,总觉得大家在找的,或许就是那种能把叁百块花出叁千块滋味的人。
深夜的烧烤摊
凌晨的姜城堡路,烧烤摊的烟火气最懂人心。常来的老客都知道,穿格子围裙的老板娘最会看人下菜碟——要是看见男女对面坐着却各玩手机,她就默默把串分开装;要是碰上有说有笑分着喝一瓶啤酒的,她总会多送两串烤馒头片。
前些天遇见个跑运输的师傅,他说最盼着来宝鸡送货,因为相好的会在高速路口等他。问起怎么认识的,他不好意思地挠头:“就加了叁百块钱油,顺路捎了她一段。”现在每次来,他都会在驾驶座底下藏些小东西,有时是块丝巾,有时是盒点心。
感情这事啊,说到底和钱有关系,但关系真没那么大。渭河水日夜不停地流,岸边的故事换了又换,可人们期盼的,不过是下雨时有把伞递过来,夜深时有人问你饿不饿。至于具体是多少钱,谁又会真的拿着计算器去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