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马水会92场与95场的区别,两届水会异同比对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50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侯马办水会这事儿,在我们这儿算个大热闹。街坊邻居提起92场和95场,常有人掰着手指头比较:要说哪场更精彩,还真得仔细琢磨琢磨。

记得92年那场正赶上春旱,地里庄稼都蔫蔫的。开幕式上老支书扯着嗓子喊"龙王爷快睁眼",八个壮汉抬的鎏金神像颤悠悠从街口过来,轿夫们踩着叁尺高的跷腿,在唢呐声里走得稳稳当当。当时我踮着脚扒在墙头看,巡游队伍里还有人往人群撒五谷,金黄的谷粒落在青石板上噼啪作响。

仪式流程的小变化

等95年再办水会,发现好几个环节悄悄变了样。原先要绕城叁圈的迎神仪仗,改成从晋国遗址公园直抵浍河岸边。老辈人起初直摇头,可年轻人觉得新路线视野开阔,沿河两岸站满了举手机录像的。那年特意添了儿童舞蹈队,穿红肚兜的娃娃们敲着腰鼓,倒是给庄重的祭典添了几分活泼劲儿。

道具方面的改进更明显。92年用的还是祖传的桐木祭器,雕着蟠龙纹的香案被摩挲得包了浆。到95年突然冒出不少新鲜玩意儿,镀铜的奠酒器、带滚轮的供桌,连龙王爷的袍子都换成了防雨布料。负责筹备的李会计私下说,这批新家当花的钱,比叁年前省了整整两成。

最让人感慨的是参与者的变化。92年那会儿基本是本乡人,95年时居然见到不少外地赶来的民俗学者,举着录音笔追着老人采风。河边卖糖人的张老五趁机把价格翻了一倍,他那句"看水会不吃糖,等于白来侯马"的顺口溜,至今还在茶余饭后被人提起。

两次水会在核心环节倒是都没含糊。祭文仍用黄帛纸手书,八音会的古谱半点儿没改,连主祭人作揖时躬身的幅度,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恭敬。有位省城来的教授盯着仪式全程,结束后拉着文化站站长直说"活化石",这个词后来在本地报纸上反复出现。

其实站在浍河堤岸上看这两场盛会,就像看自家相册里隔了几年的全家福。人还是那些人,山还是那些山,但衣服样式变了,背景里添了新楼房,连笑容的弧度都带着不同年月的气息。现在偶尔路过晋国遗址,还能看见95年新立的青铜铭文碑,阳光照在碑刻的捐资名单上,那些名字大多也参与过叁年前的盛典。

最近听说又要筹备新一届水会,社区微信群里天天在讨论要不要加入无人机表演。几个老把式在槐树下抽着烟袋嘀咕:该守的老规矩得守着,该换的新脑筋也得换。这话听着平常,细想来倒映衬着这两场水会最根本的异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