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昌耍女娃,乐城耍女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11:07 来源:原创内容

乐昌耍女娃这个词儿,最近总在街坊闲聊里蹦出来。昨天路过老茶馆,听见几个老人家摇着蒲扇念叨:"现在的年轻人啊,都把耍女娃当正经事。"这话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,竖起了耳朵。

要说这乐昌耍女娃,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。我姑婆今年八十多了,说起她年轻时见过的场面,眼睛还发亮呢。那会儿没有电视手机,最大的乐趣就是逢年过节看耍女娃。姑婆形容得可生动了:"姑娘们穿着彩衣,手腕脚踝系着铃铛,转起圈来叮当作响,比百灵鸟还动听。"

记忆里的热闹场面

其实啊,乐昌耍女娃和乐城耍女娃说到底是一回事。就像我们这儿管红薯叫地瓜,隔壁县叫山芋,叫法不同罢了。记得我十岁那年,正月十五跟大人进城看热闹,那才叫开眼。

队伍最前头是舞龙的开道,后面跟着踩高跷的,再往后就是耍女娃的队伍。八个姑娘穿着绣花裙,每人举着两盏莲花灯,边走边舞。她们的动作说难也不难,就是手腕要特别灵活,让那莲花灯转得又稳又漂亮。领舞的姑娘尤其厉害,能在原地连转十几个圈,裙摆飞扬像朵盛开的牵牛花。

现在想想,这些耍女娃的姑娘们可真不容易。光是举着灯保持平衡就要练好久,更别说还要边走边舞了。听说她们都是从小跟着家里长辈学的,一代传一代。有个老师傅说过:"这手艺啊,练的是个巧劲儿,不能用蛮力。"

以前总觉得这些是老掉牙的东西,现在反倒品出味儿来了。你看现在满大街的年轻人,个个捧着手机,倒是很少见到这么鲜活的热闹了。上周社区组织传统文化活动,请来几位老艺人表演耍女娃,台下坐满了小朋友,个个看得眼睛都不眨。

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。表演结束后,一个小女孩拉着奶奶问:"这些姐姐为什么要举着灯跳舞呀?"老奶奶笑着解释:"从前没电的时候,过节就要举灯,既照亮道路,又图个喜庆。"你看,这么一说,孩子们立刻就懂了。

不过要说现在的耍女娃和过去完全一样,那也不尽然。我见过年轻人改编的版本,音乐用了现代民乐,服装也改良了,既保留了传统动作,又添了新意。有个参加表演的姑娘告诉我:"我们这算老戏新唱,要不年轻人看不下去。"

这话在理。老传统要传承,总得有点儿新花样。就像做菜,老方子不能丢,但口味可以调整。关键是那个魂儿不能变——耍女娃的热闹劲儿,那种让人看了就开心的人间烟火气。

前两天路过广场,看见几个大姐在练耍女娃的基本功。虽然动作还不熟练,但那股认真劲儿挺打动人。领队的大姐说:"咱们不图多专业,就是想让这个老传统别断了。"说着说着,她自己先笑了,"再说了,这活动活动筋骨,比跳广场舞有意思多了。"

说来也怪,看着她们练习,我忽然想起姑婆说过的话。她说从前姑娘们学耍女娃,不单是学个把式,更是学个精气神。要抬头挺胸,步子要稳,笑容要自然。现在想想,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呢?

乐昌耍女娃这门老手艺,能流传到今天,靠的不是多高的技艺,而是那份扎根在日常生活里的欢喜。就像春天来了花自然会开,只要还有人愿意看,愿意学,这份热闹就会一直延续下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