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兰100块约3小时上门人到付款,舒兰叁小时百元上门服务现结
最近总听人聊起舒兰有个挺特别的服务,标题写着“舒兰100块约3小时上门人到付款”,这事儿听着确实新鲜。百来块钱能买叁小时服务,还是见面再结账,街坊邻居茶余饭后难免多问两句。
昨儿在菜市场碰见邻单元王婶,她正拉着小推车念叨:“现在连通下水道都兴先付定金,这头回见着干完活才收钱的”。她家卫生间上周刚找人疏通,师傅没进门就先要了二百押金。其实不少人心底都藏着类似的疑惑——这年头还有先服务后结账的?
服务行业的反向操作
我特意托朋友打听了两家挂这类标题的店家。城南那家家电维修的老师傅边拧螺丝边笑:“别看我们写着舒兰叁小时百元上门服务现结,其实就图个心里踏实”。他手里那把螺丝刀都磨得发亮,修冰箱时还顺手帮人把微波炉插头换了。老师傅说现在同行都学精了,怕白跑路,可他们这的规矩是修不好绝不收钱。
城北那家家政公司更有意思,大姐挎着工具包进门先递鞋套。擦玻璃时见阳台绿植耷拉着,顺手就给浇了水。提起“舒兰100块约3小时上门人到付款”这规矩,她撩撩头发笑:“东家满意了我们收钱才痛快不是?”
这种见面结算的模式倒让人想起早年间走街串巷的磨刀匠。那时候哪有先付钱的说法,都是磨完菜刀试试锋芒,满意了才从围裙兜里掏硬币。
藏在百元背后的生意经
其实细算下来,叁小时收百元真不算贵。现在随便叫个外卖配送费都涨到五六块,请个师傅上门检修,路上时间也算在服务时长里。开维修店的李老板在柜台后拨着算盘:“写舒兰叁小时百元上门服务现结,就是想让街坊们放心,我们不玩虚的”。
这种先体验后付账的方式,反倒让老师傅们更仔细。修空调的刘师傅带着徒弟干活,每拧紧个螺丝都要二次检查。徒弟小声嘀咕这样太费时,老师傅眼睛一瞪:“人家见面才给钱,活儿糙了咱们好意思伸手?”
不过也不是所有项目都适用这模式。像需要提前备料的墙面修补,师傅们还是会商量着收点材料费。但工钱这块,仍然坚持着那个老规矩——活完账清。
现在满大街都是先付款后服务的模式,冷不丁遇见这么个反着来的,倒让人想起二十年前供销社玻璃柜上的“百挑不厌,百问不烦”。那些挂在墙面的服务承诺,终究要靠老师傅工具箱里的真本事来兑现。
傍晚路过小区物业,看见公告栏新贴了张服务单,末尾特别标注“完工满意再付款”。暮色里几个刚下班的中年人站在那儿仔细读着,有人掏出手机拍照。晚风把纸张吹得哗哗响,那行加粗的字迹在夕阳里格外显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