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泉私人工作室品茶,福泉私人茶室雅聚时光
推开福泉私人工作室那扇厚重的木门,仿佛瞬间隔绝了外面的车马喧嚣。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,混着茶叶被热水唤醒时散发的草木清气。角落里摆着半人高的汝窑花瓶,墙上挂着笔触疏朗的水墨画,整个空间透着一股子“慢下来”的惬意。
茶艺师小谢正在茶席前忙碌,看见我来,抬头微微一笑,手里却不停——紫砂壶在她手中轻巧地起落,水流划出一道晶莹的弧线,正正注入温好的品茗杯。“您来得刚好,这泡老丛水仙正到第叁道,味道全出来了。”
茶香里的光阴故事
我常觉得,每个茶室都有自己的脾气。有的热闹如市集,有的清冷似禅房。而福泉私人工作室品茶的妙处,在于它把雅致做得不着痕迹。没有刻意营造的距离感,倒像是去了个懂生活的朋友家做客。茶器都是常用的,反而养出了温润的光泽;座椅随意摆放,怎么舒服怎么来。
“您尝尝这个。”小谢推过来一只素白瓷杯,“很多人头回来,都说在这儿的感受特别...怎么说呢,踏实。”
确实如此。呷一口茶,汤色橙黄透亮,入口是醇厚的兰花底子,带着些许青苔的清凉感。这味道让人莫名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阁楼——阳光透过木窗格,照在陈年的木箱上,空气里都是旧时光的味道。
隔壁间传来隐约的谈笑声,不大,恰好成了这安静背景里的点缀。小谢说那是几个老客人在斗茶,每个月总要来这么一回。“他们呀,比的可不只是茶叶好坏,谁最近淘到了好看的建盏,或者学会了新的冲泡手法,都够聊上大半天的。”
这样的福泉私人茶室雅聚时光,倒比那些正儿八经的茶会更有意思。没有固定的章程,不必拘谨于礼节,大家因茶而来,聊的却不止于茶。
记得有次碰见位满头银发的先生,独自坐在窗边喝一下午的普洱。临走时他说,女儿在国外定居了,家里太安静,反而是在这人来人往的茶室,能找到几分热闹气儿。“看着年轻人说说笑笑,自己也觉得年轻了。”
一席茶,一方天地
茶凉了又续,话题也从茶叶聊到了生活。小谢说起前阵子有个客人,带着工作笔记本在这儿坐了一下午。“他说在办公室写不出方案,来这儿反而文思泉涌。走的时候买了半斤铁观音,说要把这味道带回去。”
我环顾四周——书架上是散放的诗集和茶经,茶几搁着未完成的字画,连音乐都是若有若无的古琴。这样的环境确实容易让人放松下来。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,能有个地方让人安心发会儿呆,实在是种奢侈。
“其实很多人来福泉私人工作室品茶,图的不是茶有多名贵。”小谢边清洗茶具边说,“您看那张长桌,上周还有个读书会在这儿办活动。二十几个人,喝着茶讨论《红楼梦》里的茶事,热闹极了。”
天色渐晚,茶也喝到了第七泡。味道淡了,但喉间的回甘却越来越明显。外面华灯初上,茶室里点起了暖黄的灯,把每个人的影子都拉得长长的。
临走时,小谢包了一小包刚才喝的水仙给我。“带回去慢慢喝。这茶耐泡,十道之后还有余味呢。”
推门走入夜色,嘴里还留着那抹清甜。忽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爱往这儿跑——在福泉私人茶室雅聚时光里,喝的不仅是茶,更是那份难得闲适。就像这泡老丛水仙,初尝不觉惊艳,但它的好,都在那一遍遍冲泡后,依然守在喉间的温柔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