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阜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曲阜老街两百元的邂逅
曲阜巷子里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打湿了,老杨蹲在自家裁缝铺门槛上,望着巷口发呆。这条巷子离叁孔景区不过百米,游客的喧闹声隐约可闻,但拐进巷子就像换了天地。午后阳光斜斜地照在斑驳的砖墙上,把"老杨裁缝铺"的招牌晒得发白。
那是个四月天的傍晚,巷口的槐花正香。一个拖着行李箱的姑娘站在裁缝铺前,牛仔外套的袖口磨破了边。"师傅,"她说话带着江南水汽般的软糯,"能补衣服吗?"老杨接过衣服时注意到她指尖的墨痕,后来才知道她是美院学生,来曲阜写生,钱包在公交上被偷了。
两百块钱的缘分
姑娘叫阿阮。她掏出全身最后两百块,说要租阁楼住七天。老杨看着那两张皱巴巴的钞票,想起自己二十年前刚来曲阜时,也是用两百块租下这间铺子。阁楼确实空着,堆满了布料和旧物,但足够摆开画架。阿阮作画时总哼着歌,老杨在楼下踩缝纫机,嗒嗒声和哼歌声在春日的巷道里飘荡。
第四天下午,阿阮说要给老杨画幅肖像。他坐在暮色里,看姑娘用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。"杨叔,"她忽然问,"你相信两百块钱能买到爱情吗?"老杨手里的烟灰抖了抖。他想起前年去世的老伴,他们当年就是在老街用五块钱买了捆青菜,互相推让着认识了。
阿阮完成写生要离开那晚,老杨往她背包里塞了个信封。除了那两百块,还有张字条:"美院学费不够时来找我"。列车开动时,阿阮贴着车窗挥手,老杨站在月台上,身影越来越小。
如今老杨还是守着他的裁缝铺,偶尔会望向巷口。他说不清在等什么,就像说不清为什么总把阁楼收拾得能随时住人。或许有些相遇就像这曲阜巷子里的青砖,看着普通,却能铺成让人走一辈子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