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定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罗定200元爱情存在吗
路过罗定老城区的巷口,斑驳的墙上还留着半张泛黄的征婚广告,被雨水浸透的电话号码模糊得像上个世纪的暗号。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在菜市场听见两个阿婆闲聊:“现在两百块能做什么?买两只鸡都不够哦。”
那么问题来了——在2024年的罗定,两百块钱还能不能找到所谓的爱情?这话说出来自己都想笑。记得零几年那会儿,揣着两百块能带姑娘去十字街吃叁顿云吞面,再去文化广场看露天电影,最后还能买两支五羊雪糕。现在呢?连锁奶茶店的招牌波波茶都要二十多一杯了。
物价飞涨时的情感账本
去年相亲见了个本地姑娘,约在商都咖啡馆。她点杯榛果拿铁32块,我要杯美式28块,结账时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还没算停车费。后来介绍人传话,说姑娘觉得我“不够大方”。我对着摩托车后视镜苦笑,镜子里那张脸确实不像能随便刷888红包的样子。
不过话说回来,真就完全没可能吗?上个月帮开摩的的陈叔修手机,瞥见他微信里置顶着个粉色头像。他黝黑的脖子微微发红:“广场舞认识的肇庆妹,每天给我发自己煮的汤。”后来才知道,他连续半个月凌晨四点接她去批发市场摆摊,两人分食的肠粉永远加双蛋。
或许罗定200元爱情从来不是字面意思。堂姐嫁到素龙镇那年,姐夫拿着全部积蓄两千块开了间修理铺。有次台风天他蹚着水给她送饭,保温盒里躺着唯一没淋湿的蛋黄酥。现在他们儿子都会打酱油了,姐夫还总说欠她个钻戒。
便利店深夜的灯光下,值夜班的姑娘总是在23:59分按下计时器。有次看见她对着手机傻笑,屏幕那端是异地男友发来的手工月饼——用牛皮纸包着,酥皮都碎了。“他花叁个月工资买了台二手机器”,她小心地把月饼渣倒进杯子,“说等我回去就能自己开店了”。
所以当有人问罗定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我总会想起龙湾路那对卖簸箕炊的老夫妻。收摊时爷爷推车,奶奶在后面扶着铁桶,车轴吱呀呀响过叁十个春秋。他们的铝饭盒里永远装着给对方留的糕点,比任何米其林餐厅的甜点都甜。
时代在变,但有些东西比二维码更恒久。就像江滨公园总有人放烟花,虽然现在改成电子鞭炮了,可当夜幕里炸开那片星火时,牵着手的人依然会许相同的愿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