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阳哪里有100块的巷子,简阳百元小巷何处寻
初闻百元小巷
前几天在简阳老城区喝茶,听见邻桌两位大爷聊起"简阳哪里有100块的巷子"这个话题。其中一位摆摆手说:"现在哪儿还有这种好事哦,除非去城北那些老巷子转转。"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,想起十年前刚来简阳时,确实在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子里见过不少实惠的住处。
说实话,现在提起百元能租到房子,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摇头。但你要真往老居民区里钻,偶尔还真能碰见惊喜。我上个月路过滨江路后面的巷子,就看到电线杆上贴着张皱巴巴的出租启事,单间月租刚好一百。虽说条件简单,就一张床一个桌,但对刚来简阳找活路的人来说,确实能解燃眉之急。
这些藏在市井深处的百元小巷,往往保持着简阳最原始的生活气息。清早五点多,巷口早餐摊的蒸笼就开始冒白汽,剃头师傅把椅子支在梧桐树下,修鞋匠的摊子永远摆在第叁个电线杆旁边。住在这儿的人都知道,王婆婆的杂货铺酱油卖得比超市便宜五毛,李叔的修车铺补胎只收叁块钱。
巷子里的烟火人生
有回去城西的白果巷找朋友,正好碰见个刚租到房子的小伙。他拎着编织袋站在巷子中间发愁,原来房东说月租一百,但得自己拉电线。后来还是邻居们帮忙,张家匀出个插线板,李家借给他个小电扇,才算安顿下来。这种相互照应的情分,在高楼小区里反倒少见。
要说简阳百元小巷何处寻,老棉纺厂后面的家属区值得逛逛。那里的红砖房比我的年纪都大,墙缝里都长出了青苔。但就是在这些斑驳的楼道里,你能遇见每天坚持写毛笔字的退休教师,窗台上永远摆着月季花的纺织女工,还有把自行车擦得锃亮的送报员。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,守护着简阳这座城市的生活底色。
记得有次在巷子口遇到个收废品的大哥,他指着叁轮车上的棉被笑着说:"别看我这儿窄,晚上把车往墙边一靠,铺盖卷展开就是张床。"这话听着心酸,可他眼里闪着的光,分明写着"自在"两个字。或许对这些漂泊在外的人来说,能有个遮风挡雨的角落,比什么都强。
现在简阳发展得快,很多老巷子都画上了拆迁的白圈。去年常去的建设巷,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工地。偶尔还能在拆迁围挡上,看见用粉笔写的"急租,月付"的字样,只是电话号码很快就被雨水冲刷模糊了。
昨天特意绕到以前常走的民生巷,发现巷子深处的老茶馆还在。木门上依旧挂着那块掉了漆的价目表,绿茶叁块,花茶五块。坐在竹椅上喝茶时,听见茶客们在议论哪条巷子又要改造了。穿格子衬衫的大爷抿了口茶说:"等这些巷子都拆完了,再想找百把块钱的住处,恐怕真要跑到郊外去了。"
临走时在巷口碰见个忙着搬家的租客,他指着巷尾那栋即将拆除的红房子说:"在这住了两年,月租从来没收过一百二。"说着从墙缝里抠出把钥匙,轻轻放在窗台上。这个动作,好像是在和这座城市里正在消失的百元小巷作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