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冈品茶上课微信,黄冈约茶学习交流群
黄冈那杯茶里的故事
前几天翻微信,突然弹出个群邀请,“黄冈约茶学习交流群”。说真的,第一反应是愣了下。黄冈?那不是出了名的教育重镇吗,怎么跟品茶扯上关系了。带着点好奇,我点了进去。
群里的氛围比想象中热闹。晚上八点多,有人发了张盖碗照片,青瓷衬着金黄的汤色,配文:“今天试了款英山云雾,回甘特别清甜,像解出一道数学题的畅快。”底下立马有人接话:“我们物理组明天课后也约了茶聚,讨论电磁感应配正山小种,提神!”看到这儿我才反应过来,原来这“品茶上课”真不是字面意思——它是把喝茶这种慢生活和黄冈人熟悉的学习节奏揉在了一块儿。
慢慢观察发现,这群像个奇妙的连接点。去年考上武大的学姐偶尔会冒泡,分享大学生活时总带句“图书馆熬夜还是我们黄冈炒青最管用”;刚带完毕业班的数学老师辫辞出茶宠照片,开玩笑说“用茶水养出来的题感更通透”。茶在这里,早不只是饮品了。它成了大家放松时捏在手里的慰藉,讨论时激发灵感的媒介,甚至成了离乡学子惦记的那口家乡味道。
有个周末,群里组织线下茶会。到场发现,参加的有高中生、家长,还有几位退休老教师。穿校服的女孩熟练地烫杯温壶,笑着说:“每周就盼着这两小时,做题做闷了,闻闻茶香就像充了个电。”旁边一位妈妈点头:“以前总催孩子学习,现在一起泡泡茶,反而能聊些知心话了。”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师端起茶杯轻抿一口,眯着眼说:“我们那年代备考,哪有什么咖啡红牛,桌角摆杯浓茶就是标配。现在看你们这样,挺好,张弛有度嘛。”
说来也怪,自从留意这个群,我发现身边不少黄冈同学都藏着“茶龄”。课间保温杯里飘出茉莉香,晚自习间隙交换茶包成了默契。有回同桌塞给我一泡龙井,压低声音说:“试试,提神不比咖啡差,还不会心慌。”那种分享秘密武器似的表情,让我突然懂了——在这片以勤奋着称的土地上,他们悄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。
最近群里在聊春茶,讨论哪家茶庄的明前毛峰鲜爽,夹杂着分享最近的复习进度。看着不断跳动的消息,我忽然觉得,这个黄冈品茶上课微信圈子的可贵,不在于茶有多名贵,手法多专业。而是它用最中国的味道,把学习、生活和人情串成了温暖的光束,照进每个平凡的日夜。或许很多年后,当他们回想起这段岁月,指尖除了钢笔的重量,还会留有那缕清幽的茶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