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令哈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德令哈少年时薪50元
午后的阳光照在补习班课桌上
推开德令哈这家补习机构的玻璃门,正好看见小马在给初中生讲解数学题。他手指轻轻点着作业本,用当地方言耐心解释着解题步骤。这个月刚满18岁的他,已经是这家机构颇受欢迎的兼职老师。课间休息时,他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——下午叁点半,再上一节课就能拿到今天的报酬。
“其实挺多同学都在做家教。”小马收起手机笑了笑,“我们学校高叁的学长教高中物理,收费比我高些,一小时六十块。我刚开始带课,这个价格挺合理。”他说的“德令哈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”在本地家教市场属于中等价位,既能让家长接受,也体现了师范生的专业价值。
小马的时间账本
每周五放学后,小马会骑电动车穿过昆仑路,准时赶到补习机构。他带了两个初二学生,每周叁次课,这样算下来,一个月能挣一千多。这笔钱他分成叁份:存学费、买参考书,剩下的交给妈妈补贴家用。
“刚开始我妈不同意,怕影响学习。”小马回忆道,“后来我把月考成绩单给她看,名次还前进了两名。而且备课其实也是在复习啊,要给人家讲明白,自己得先搞懂。”他说现在越来越体会到,知识的价值确实需要通过实际应用来体现。
隔壁班的李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了,他挺赞同学生兼职家教:“小马他们这样的师范生教学相长,既巩固了知识,又积累了教学经验。关键是这个德令哈少年时薪50元的报酬体系,让年轻人感受到知识变现的过程。”
小城里的教育温度
在德令哈这样的高原小城,教育资源相对有限。很多家长发现,请大学生家教反而比大型辅导机构更有效。一位家长说:“这些孩子刚从中学毕业没多久,更懂现在学生的学习难点。而且他们特别认真,会想各种办法把课讲生动。”
小马的备课笔记总是写得密密麻麻,还会标注每个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。有次为了讲明白一道几何题,他特地找了叁种解法,还自己制作了简易的教具。“看着学生从不会到会,那种成就感比拿到报酬还开心。”他说着,眼睛不自觉地眯成了两条缝。
现在小马已经带了半年课,最早教的那个学生数学成绩从及格线提到了八十多分。这个月,又有家长通过介绍来找他补课。不过他谨慎地表示,暂时不再接新学生了:“马上要期末考试,得平衡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。”
夜幕降临,德令哈的街灯次第亮起。小马收拾好书包,把明天的课表又确认了一遍。这个高原小城的夜晚格外宁静,而像他这样的年轻人,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,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