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民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新民品茶大选海选工作室
这两天路过新民大街,发现一家新开的铺子挺热闹,门口挂着"新民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的招牌。说来有趣,斜对面五十米开外还有家"新民品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,这两家名字像双胞胎似的,引得不少路人驻足张望。
我抱着好奇心走进第一家店,穿着靛蓝布衫的茶艺师正往青瓷盖碗里注水。水柱冲在茶叶上激起细密泡沫,他手腕轻转,笑着说:"咱们这儿每片茶叶都要过五关斩六将,要不怎么叫大选海选呢。"这话把我逗乐了,没想到选茶叶还真像选秀节目。
茶叶的晋级之路
工作室的茶架上摆着几十个玻璃罐,每个罐子都贴着红纸标签。负责品控的李师傅告诉我,他们每月要从叁百多批茶叶里筛选,先是盲品淘汰八成,再综合考量香气滋味,最后能摆上茶架的不足叁十种。"有时候两批茶就差那么点儿劲道,"他捏着指尖比划,"可咱们的舌头就是秤砣。"
说到这儿,隔壁桌传来清脆的碰杯声。几个年轻人正在体验新到的凤凰单丛,其中穿条纹衫的姑娘惊喜地喊出声:"这茶汤会转弯!"引得众人都凑过去看。原来她说的"转弯"是指茶汤入喉后,香气在鼻腔里打了个回旋。
在斜对面那家同名工作室里,我遇见了更有趣的场景。他们的评选方式很特别——把同产区的茶叶分装在不同编号的罐子里,让茶客们投票。穿唐装的主理人捧着投票箱穿梭在茶座间,还真有几分选举的架势。"上周有款普洱得了满堂彩,"他指着墙上的荣誉榜,"现在每天都有人点名要喝冠军茶。"
茶香里的门道
两家工作室虽说着重点不同,但对茶叶品质的较劲倒是如出一辙。前一家讲究传统工艺,后一家侧重大众口味,倒像是茶界的学院派与流行派。不过在他们看来,这种良性竞争反倒是好事,能推动整个街区的茶文化氛围。
记得有次遇到个有意思的老茶客,他左手端着第一家的工作茶,右手握着第二家的参赛茶,眯着眼睛比较了半天。"要我说啊,"他悠悠放下茶杯,"好茶就像找对象,得看眼缘。"这话引得满堂哄笑,却意外地道出了某种真谛。
黄昏时分,两家工作室都亮起暖黄的灯笼。透过木格窗能看到里面晃动的人影,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这条街因着这两家特别的工作室,渐渐成了茶爱好者们的聚集地。或许在不远的将来,真会有更多这样的工作室出现,让喝茶这件事变得更有趣味。
临走时我回头望去,霓虹灯招牌在暮色里明明灭灭。突然想起茶艺师说过的话:其实人生如茶,总要经历几次沉浮,才能散发出最本真的香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