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同城饮茶,连州同城品茗时光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6:46:24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的阳光刚铺满连州老街,青石板路上还挂着露水,阿婆家的茶铺已经飘出第一缕茶香。这味道像是某种信号,街坊邻居们拎着鸟笼、摇着蒲扇,慢悠悠地晃进店里。铝壶在煤炉上咕嘟咕嘟响着,白瓷杯碰撞的声音清脆得像在打招呼。

老板娘阿英姐提着长嘴铜壶穿梭在方桌间,滚水冲进茶叶的刹那,茉莉花的香气猛地炸开。"刘叔今日喝浓些咯,看你眼皮耷拉的。"她边说边往茶壶里多撒了把乌龙,顺手把邻桌小孩碰翻的筷子捡起来。这种熟稔的亲昵,是连锁茶楼学不来的味道。

茶盏里的市井春秋

老陈每天七点雷打不动要来占靠窗的位子。他喝红茶必须配摔破的旧瓷杯,说裂痕能留住茶气。几个退休老师傅凑过来拼桌,话题从孙子的月考成绩,聊到河堤新种的紫荆花。"你们发现没,东街那家茶铺改用纸杯了?"电工张师傅忽然压低声音,众人顿时唏起来,仿佛在讨论什么了不得的大事。

其实连州人说的饮茶,早就不单是解渴。你看斜对角那桌年轻人,明明点的是柠檬茶,却捧着手机在比对装修图纸。穿汉服的姑娘在窗边拍茶点,糯米糍粑摆了十分钟还没动筷。这种新老交织的趣味,让连州同城饮茶变得像不断续水的茶盏,总能有新滋味。

记得有回暴雨突至,茶客们困在店里出不去。阿英姐把电扇调成摇头模式,给大家续上免费的热茶。卖菜阿婆从竹篮里掏出炒花生,修表师傅即兴说起叁国演义,窗外雨声哗啦啦衬着满屋笑语。后来常有人念叨,那壶泡了叁个小时的凤凰单丛,反倒成了记忆里最醇厚的味道。

茶点蒸笼冒出的烟火气

蒸点推车轧过地砖的吱呀声最是勾人。掀开笼盖的瞬间,水汽混着肉香涌出来,能糊湿半片眼镜。虾饺要透出淡粉色虾仁,烧卖顶上的鱼籽得颗颗分明,这是老茶客们用了几十年练就的挑剔。但最地道的还要数芋丝糕,用连州特产的香芋切丝,煎得边缘焦脆,是别处尝不到的特色。

新来的顾客总先被菜单上"雷公根茶""艾糍"这些名字吸引,老食客却知道,招牌豉汁凤爪要配着铁观音才解腻。后厨李叔有他的坚持,就算现在流行预制菜,他依然每天现调肠粉米浆。有年轻学徒嫌麻烦,他眼睛一瞪:"机器做的肠粉没有呼吸!"

如今茶座旁常搁着充电宝共享设备,墙上除了价目表还贴着瑜伽班广告。但蒸笼摞起来的水汽依然缭绕,阿英姐照旧记得王阿姨痛风不能吃豆制品,跑运输的小刘总要打包两份叉烧包。这种变与不变,恰似茶汤初入口微苦,回甘却缓缓漫上舌尖。

暮色渐浓时,晚茶时段的灯笼亮起来。送走最后一批客人,阿英姐会给自己泡杯茶底,坐在收拾齐整的堂屋里发呆。明天,铜壶的咕嘟声还会如期响起,新的连州同城品茗时光,又将泡开一城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