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州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宜州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8:47:23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那天和毕业几年的学长吃饭,他突然问我:“你们现在还管大学城旁边那些楼叫炮楼吗?”我先是一愣,随后忍不住笑出来——这称呼也太形象了。

其实刚到宜州大学城读书的新生,多半都听过这个说法。那些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出租公寓,外墙贴着差不多的瓷砖,阳台挂着各式衣物,从教学楼望过去,确实像一排排立着的炮筒。这些楼距离各个大学就隔着一条街, walking distance,特别方便。

这些楼里都在发生什么

住过的人都知道,这些楼隔音效果普遍不怎么好。有时候在走廊能听到隔壁在打游戏,或者小情侣吵架。但更多时候,这里承载着普通大学生的日常。我同学小李就在那儿租了个单间,原因特别实在——宿舍六个人住,他考研需要安静。

你说为什么年轻人偏爱这里?除了离学校近,关键是自由。晚上饿了可以自己煮面,朋友来了能有个地方聊天,不用像在宿舍那样束手束脚。虽然房间不大,但关上门就是自己的小天地。

当然,租金也不便宜。二十平的单间月租要一千多,对还没收入的学生来说压力不小。所以常见几个同学合租,既能分摊费用,又有个照应。

称呼背后的故事

“炮楼”这称呼到底怎么来的?我问过好几个本地同学,他们都说不清楚,只知道入学时学长学姐都这么叫。或许是因为建筑外形,或许是因为住的主要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,这称呼就这么传开了。

有意思的是,学校老师也知道这个说法。有次上课讲到城市规划,老师突然笑着说:“我知道你们私下叫那边炮楼。”全班哄堂大笑。老师接着说,这些建筑确实反映了大学城周边配套的不足——学生有租房需求,市场就自然形成了供应。

住在里面的同学倒不太在意这个称呼。小王和女朋友在那里合租了小半年,他说:“管它叫什么呢,关键是住得舒服。”他们养了盆绿萝,周末一起做饭,过着简单却踏实的小日子。

傍晚时分,我常去那边散步。能看到送外卖的小哥忙着接单,楼下便利店亮着温暖的灯光,阳台上晾着的校服随风轻轻摆动。这些看似普通的场景,却构成了大学城周边最真实的生活图景。

或许再过几年,这些楼会被拆掉重建,或者改个更正式的名字。但至少在现在,它们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青春记忆,见证着那些为梦想拼搏的日日夜夜。每扇亮着灯的窗户后面,都藏着一个正在展开的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