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女骑手外卖一小时一单怎么叫,崇州女骑手接单频率如何
对于派单机制的日常观察
这两天在崇州老城区送餐的时候,总听见几个女骑手姐妹在讨论,说最近跑单怎么时好时坏,偶尔一个小时才来一单。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入行那会儿,也经常对着手机嘀咕:这单子到底是怎么派到我头上的?
其实平台派单有点像咱们去菜市场买菜——去得早不如去得巧。早上七点多的粥铺订单,中午十二点的写字楼套餐,傍晚的奶茶单,都有各自的规律。有时候看见别人单子多,不一定是系统偏心,可能是他们正好卡在了合适的位置。比如昨天下午叁点,我就在学校附近转了转,果然接到好几个学生点的甜品单。
要说这个接单频率啊,真跟打麻将有点像。手气好的时候连庄,单子一个接一个;手风不顺时,守着手机半天没动静。有个大姐跟我说,她发现雨天把定位放在大型小区门口,比在商业街等着强。因为下雨天点外卖的人多,但骑手们也爱往热闹地方扎堆,反而小区周边竞争小些。
那些影响派单的小细节
记得上个月连续叁天单量很少,后来才发现是手机总在背包里,骋笔厂信号飘忽不定。系统可能觉得我总不在配送范围内,自然就把单子派给信号更稳定的骑手了。现在我都把手机放在车头支架上,情况确实好转不少。
评分高低也是个关键。王姐上个月因为个差评,好几天都没抢到远程单。后来她专门买了几个保温袋,送汤粉时特别跟客人说声“小心烫”,这个月评分上来了,单子明显多了起来。这就像咱们去店里买东西,服务员态度好的,下次还愿意再去是不是?
说到早晚高峰,别看单子多,新骑手反而容易手忙脚乱。我建议刚入行的姐妹可以先从平峰期开始熟悉路线。就像学骑车,总得先在空地练熟了,再上大马路。
最近注意到个现象:午高峰时,有些骑手喜欢在美食广场门口扎堆等单。但李姐另辟蹊径,总往新建的办公园区跑。她说那边虽然餐厅少,但白领点外卖需求大,骑手反而少。这周她已经在那接到两个跨区大单了。
其实每个骑手都在慢慢摸索属于自己的跑单节奏。张阿姨就特别擅长夜宵单,她说晚上九点后单子虽然分散,但补贴高,而且不用赶时间。这不,昨晚她送完最后一单烧烤,还顺路买了份宵夜回家。
每次看到新来的女骑手对着手机发愁,我都会想起自己当初的样子。这个行当就是这样,既要熟悉规则,也要懂得变通。或许明天换个时段出车,或者调整下常驻区域,就能打开新局面。毕竟在这座城市里,总会有人正等着我们送去热乎乎的饭菜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