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中品茶上课群,巴中茶道学习交流圈
那杯茶里,有我们整个巴中
那天晚上,手机屏幕突然亮了,是“巴中品茶上课群”里李姐发的一条消息:“朋友刚送了点明前恩施玉露,明天下午谁有空?来我家,水我都备好了。”后面跟着几个举手的小表情。我几乎没犹豫,立刻回了个“报名”。说真的,这种期待感,比下班还强烈。
你可能要问了,一个喝茶的群,能有这么大吸引力?还真不是简单喝个茶。我们这个“巴中品茶上课群”,说起来更像是一个落脚点。群里什么人都有,有像李姐这样退了休的资深茶客,也有刚工作没几年、对茶一知半解的小年轻。大家聚在一起,没那么多规矩,就是图个自在。我记得头一回参加活动,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,生怕自己不懂行闹笑话。可坐下没多久,那种紧张感就没了。王老师,就是那个总爱穿布衫的大爷,笑眯眯地递过来一杯刚泡好的茶,说:“别管好坏,你先尝尝,觉得啥味儿就是啥味儿。”
这话一下就让我放松了。后来我慢慢发现,我们这群人,聚在“巴中茶道学习交流圈”里,学的还真不只是怎么泡茶。有一回,我们围在一起看李姐泡铁观音。她一边注水,一边跟我们唠:“你看这茶叶,在水里慢慢舒展开,像不像人睡醒了伸个懒腰?”我们都被她这生动的比喻逗笑了,也一下子记住了冲泡时水流要轻柔的窍门。这种学习,一点儿也不枯燥,就像朋友间拉家常,知识不知不觉就进了脑子。
当然,也有争执的时候。有一回为了普洱是该用紫砂壶还是盖碗,张叔和刘哥争得面红耳赤,一个说紫砂聚香,一个说盖碗出真味。我们其他人就在旁边笑着看,偶尔插两句嘴。争到最后,也没个定论,反倒是两人约定下次都带上自己的“兵器”,来个现场比拼。你看,这种小小的争论,非但没伤和气,反而让我们的聚会更有味儿了。在这样的氛围里,你才能真正体会到,这个巴中品茶上课群,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群聊名字,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和热气腾腾的生活。
时间久了,我越来越觉得,我们守着这个小小的“巴中茶道学习交流圈”,图的不是把茶喝得多么精通,成为什么大师。我们图的,是在忙碌生活里,能有这么一会儿慢下来的时光。是放下手机,和几个能聊到一块儿去的朋友,分享一泡好茶,说说最近的烦心事儿,或者干脆啥也不说,就安安静静地品着杯里的茶汤,看着窗外的天光慢慢变暗。这份惬意和踏实,在外面可是不好找。
杯里的茶汤渐渐凉了,故事却好像永远也讲不完。下次聚会,不知道又是谁,会带来怎样的好茶和新鲜事呢?我心里已经开始盼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