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骅初中生一小时50元,附近学生兼职时薪相近
黄骅初中生一小时50元引发的讨论
最近在黄骅本地家长群里,有个话题特别火:初中生兼职一小时能挣50元。这事儿听着挺让人心动,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哪儿不太对劲。我家楼下超市招理货员,一个小时也才15块,这些孩子到底在做啥工作能拿到这么高的时薪?
隔壁单元李姐上周还在抱怨,她家初叁的儿子非要周末去发传单,说同学介绍了个活儿,黄骅初中生一小时50元。孩子觉得能自己挣零花钱特别神气,可家长心里直打鼓。这么高的报酬,会不会是帮着跑腿送烟?或者去游戏厅当"气氛组"?现在想想,咱们小时候哪考虑过这些,顶多就是帮邻居照看小卖部,换根冰棍吃。
我特意问了在劳动局工作的老同学。他说这个薪酬水平确实超出常规,正常学生兼职像便利店收银、快餐店配餐,时薪多在20-30元区间。不过他也提到,现在有些新兴的临时工作,比如帮培训机构做地推、在展会当引导员,给的报酬会高些。但关键是要看工作内容是否合法合规,毕竟初中生还是未成年人。
昨天在菜市场碰到张老师,她带过的毕业班今年正好中考完。说起这事她直摇头:"家长群里都在传附近学生兼职时薪相近,弄得孩子们静不下心。有个学生跟我说,背一星期单词不如站两小时街头发传单。"这话听着让人怪难受的。张老师说得在理,这个年纪的孩子,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,过早接触与付出不成正比的收入,容易产生投机心理。
不过话说回来,确实有些正规渠道能给到合理报酬。比如去年暑假,市图书馆招募学生志愿者整理书籍,虽然每小时只有10元补贴,但孩子们干得特别起劲。既能培养责任心,又不会影响学习节奏。现在的问题是,很多家长也搞不清哪些机会靠谱,看到黄骅初中生一小时50元这种信息,第一反应都是警惕中带着好奇。
我家对门的老赵最近挺发愁,他闺女非要去试那个高薪兼职。后来打听清楚,原来是家新开的奶茶店搞促销,需要穿着玩偶服在门口招揽顾客。时薪高是因为要顶着大太阳,而且那套厚重的卡通服行动特别不方便。孩子试了半天就中暑了,回来蔫了两天。老赵苦笑着说:"这钱挣得,还不够买解暑药呢。"
其实这事儿给我们提了个醒。与其盲目追求高薪,不如帮孩子筛选些真正能长见识的实践机会。社区经常组织中学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,虽然没多少报酬,但能盖社会实践章。附近那家老字号糕点铺今年也开始招学生学徒,教传统点心制作,时薪25元,很多家长抢着报名。
现在网络信息太复杂,经常能看到附近学生兼职时薪相近的广告。有些确实是正规商家急招短期工,但也不乏浑水摸鱼的。上周就有人反映,有中介打着高薪幌子收取押金,结果人去楼空。要我说啊,孩子想体验生活是好事,但得把安全放第一位。最好是学校能牵头组织些靠谱的勤工俭学项目,既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,又让家长放心。
傍晚在小区散步,看见几个初中生在凉亭里写作业。问起兼职的事,有个戴眼镜的男孩说得挺实在:"我们班有人去快餐店打工,时薪22元。虽然比发传单少,但能学怎么用收银机,店长还教他们怎么看进货单。"这孩子说完推推眼镜,又埋头解他的数学题去了。望着这群孩子,突然觉得,或许我们应该更相信他们的判断力,同时做好引路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