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雄小巷子招客的在哪里,南雄小巷子寻客位置
南雄这座小城啊,总有些弯弯绕绕的老巷子藏着不少故事。最近常听人问起,那些招客的小巷子究竟在哪儿?这个问题倒让我想起前几天在中山街转角听到的对话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那天傍晚,我刚走到老城门附近,就看见两位拎着相机的游客在向本地阿姨打听。阿姨笑着往西边指了指:“往前走到第叁个路口右拐,瞧见那棵大榕树就快到啦。”她说的那条巷子,其实本地人都叫它“竹器巷”,以前整条街都是做竹编的师傅,现在虽然手艺人不多了,但巷子里的青石板路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。
走进巷子,最先闻到的是一股炒田螺的香味。这家大排档开了十几年,老板总是系着那条洗得发白的围裙,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择菜。他家的酸笋炒田螺特别够味,不少老街坊都是常客。再往里走,还能看见几家老式理发店,老师傅用的还是那种手动推子,剪一次头发只要十五块钱。
要说这南雄小巷子寻客位置,其实真没那么难找。你只要往老城区走,看见哪条巷子门口停着不少摩托车,那准是本地人常去的热闹地方。这些巷子通常都不宽,两个人并排走都觉得挤,但偏偏就是这样窄窄的巷道里,藏着最地道的南雄味道。
老手艺的新生机
往巷子深处走,你会发现在某个转角处,有位老师傅正在修补竹筐。他的手艺是祖传的,现在儿子在深圳工作,但他还是舍不得离开这条住了六十年的巷子。“现在年轻人都不学这个喽,”他边编竹条边说,“不过最近倒是常有游客来拍照,偶尔还能卖几个小竹篮。”
再往前几步,有家新开的甜品店特别显眼。老板娘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,把祖传的老房子改造成了现在这个样子。她家的豆腐花是用古法做的,配上自制的姜糖水,很多游客专门找来尝鲜。“刚开始生意不好,后来慢慢有了口碑,”她边擦桌子边说,“现在周末都要排队呢。”
其实要我说啊,找这些巷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跟着本地人。你看那些提着菜篮子的大妈往哪走,你就跟着往哪走,准能找到最地道的店铺。有时候误打误撞走进的巷子,反而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记得有次我迷路了,拐进一条特别窄的巷子,结果发现里面有家做了叁代人的腊味店。他们家的腊鸭都是用古法熏制的,挂在店门口油光发亮,光看着就让人流口水。老板说他们家从来不做广告,全靠老街坊口口相传。
现在这些老巷子确实在慢慢变化,有些老店关了,也有些新店开张。但那种熟悉的生活气息始终没变,早晨还是能闻到豆浆油条的香味,傍晚还是能听见家家户户炒菜的声音。要是你来南雄,真该在这些巷子里好好转转,说不定就能遇见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。
说到找路,其实现在手机导航很方便。不过在这些老巷子里,信号时好时坏,有时候还不如问路来得实在。我建议啊,要是真找不着地方,就随便找个店家问问,他们都会很热心地给你指路。毕竟在这座小城里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从来都不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