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东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,海东女子寻鸭上下何处
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前几天路过菜市场,听见两个卖菜阿姨在闲聊,一个说:"你说这海东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?"另一个咯咯直笑:"可不是嘛,我闺女昨天也问呢,说海东女子寻鸭上下何处,把我给问蒙了。"
我当下就被勾起了好奇心。这问题听着像是句玩笑话,可仔细琢磨,里头藏着不少门道。鸭子嘛,大家都知道,白天在水面上游得欢实,晚上就躲在芦苇丛里歇着。可具体到海东这地方,事情又不太一样。
水上还是水下?这是个问题
我家隔壁住着个老海东人,姓王,打小就在海边长大。我特意去问了王大爷,他拿着烟袋锅子敲了敲门槛:"这事儿啊,得看时辰。清晨露水重的时候,鸭子都在水面上扑腾;晌午日头毒,就钻到水底下纳凉去咯。"
说着他指了指不远处的滩涂:"咱们海东的女人最懂这个。赶早市的那拨人,提着竹篮往浅水处走,一逮一个准。等到日上叁竿,就得带着渔网往深水区去了。"
我跟着王大爷的女儿阿娟去体验过一回。那天凌晨四点,天还墨黑墨黑的,她就利索地套上防水裤,手里拿着个长柄网兜。"这个点儿啊,"她边走边说,"鸭子都在水面上睡觉呢,轻轻一网就能罩住。"
果不其然,在朦胧的晨光里,确实能看到一群群野鸭浮在水面上,时不时把脑袋埋进翅膀里打盹。阿娟的动作那叫一个轻巧,网兜入水几乎没声儿,转眼就捞上来两只肥嘟嘟的绿头鸭。
潮起潮落有讲究
等到下午退潮,景象又完全不同了。滩涂露出大片的泥地,那些鸭子都在泥潭里啄食小螃蟹。这时节的鸭子最难逮,它们机警得很,人还没走近就扑棱棱飞走了。
"得猫着腰,借着芦苇丛打掩护。"阿娟示范着,身子压得低低的,在齐腰高的芦苇里慢慢挪动。距离鸭群还有十来米时,她突然加速,手里的网兜在空中划了道弧线。
可惜这回扑了个空。她也不恼,抹了把汗笑道:"这海东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,真得看具体情况。有时候明明看着在下面,一眨眼又窜到上面去了。"
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玩打水漂,石头在水面上跳几下,最后还是会沉下去。鸭子的活动规律,倒跟这有几分相似。
后来我又观察了好几天,发现这海东女子寻鸭上下何处,还真是门学问。晴天和雨天不一样,涨潮和退潮不相同,就连刮什么方向的风,都能让鸭子的活动区域发生变化。
有一次碰上个老奶奶,她说自家媳妇掌握着独门诀窍:"我那儿媳妇啊,根本不用眼睛找,光听声音就知道鸭群在哪儿。"说着她模仿起来,"'嘎嘎'声脆的是在水面,闷声的是在水下。"
现在想想,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背后是海东人世代积累的生活智慧。就像渔民看云识天气,农民观星知农时,海东女人对鸭子的习性,那真是摸得门儿清。
前两天又遇见阿娟,她正准备去收网。"今天东南风,鸭子肯定都在北边的水湾里。"她信心满满地说。我跟着去了,果然,二十多只野鸭正在那儿悠闲地游着呢。
看着她熟练地撒网、收网,我忽然明白了。这海东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,答案从来不是固定的。重要的是懂得观察,知道什么时候该去上面找,什么时候该往下面寻。
就像生活里的很多事,哪有非黑即白的答案呢?关键是要学会审时度势,灵活应对。这话可能说得有点远了,但理儿确实是这个理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