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州晚上哪有站小巷的,禹州夜晚何处有小巷站点
禹州的夜晚,总是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。白天的喧嚣渐渐褪去,另一种生活才刚刚开始。很多朋友问我,禹州晚上哪有站小巷的?其实啊,这个问题还真值得好好聊聊。
记得上个周末,我和几个老同学约着在老城区转悠。走到钧台大街附近,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,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有个朋友突然停下脚步,指着旁边一条窄窄的巷子说:“你们看,这不就是那种小巷站点嘛!”
藏在巷弄里的温暖灯光
顺着他的手指望去,巷子深处亮着几盏暖黄色的灯。走近一看,原来是个卖烤红薯的小摊。摊主是位五十来岁的大叔,正不紧不慢地翻动着炉子里的红薯。“这条巷子我走了十几年,”大叔笑着说,“晚上八九点以后,附近的街坊都爱来这儿买个热乎的红薯。”空气中飘着甜丝丝的香气,让人忍不住想多站一会儿。
再往巷子深处走,又发现了个修鞋的小铺子。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正在灯下补着一只运动鞋。“白天都在上班,只好晚上拿来修咯,”旁边等着取鞋的年轻人解释道,“这条小巷晚上还挺热闹的,修鞋的、卖小吃的都有,成了我们这一片的小小服务站。”
这样的场景在禹州的老城区还真不少见。比如在颍川路后面的几条小巷里,晚上总能找到些有意思的小摊。有的是卖糖炒栗子的,有的是做手工饺子的,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买卖,但给夜归的人提供了不少方便。
要说禹州夜晚何处有小巷站点,我觉得关键是要找对地方。新城区那些宽敞的大马路上反而难找,倒是老城区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里,经常能碰见些意外之喜。这些小巷站点有个共同特点:都是街坊邻居口口相传,慢慢形成的。没有醒目的招牌,也没有统一的规划,但就是特别有人情味。
前几天晚上路过奎楼街附近的小巷,发现那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个书报亭。老板在窗口挂了个小牌子,写着“代收快递”四个字。“反正晚上也在这里守着,”老板一边整理着杂志一边说,“帮邻居们收个快递,大家也方便。”说着,正好有个下晚班的姑娘来取快递,顺带买了本杂志。这种自发形成的小巷服务点,倒是比那些正规的便利店多了几分亲切。
不过要说最让人怀念的,还是夏天晚上那些临时出现的凉茶摊。就在建设路后面那条巷子里,每年夏天都会有个老太太摆个小桌子,卖自己熬的菊花茶。两块钱一杯,街坊邻居都爱来买。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歇歇脚,喝着凉茶,听着蝉鸣,这才是禹州夏天该有的样子。
现在城市发展这么快,很多老巷子都拆了重建。但我总觉得,这些藏在巷子里的小站点,才是禹州夜晚最有味道的地方。它们可能不够规范,也不够现代化,但就是这份随意和亲切,让夜晚的禹州显得格外温暖。下次晚上散步的时候,不妨也去那些小巷里转转,说不定你也能发现属于自己的秘密站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