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市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芒市小街体验便捷服务
芒市小巷子里的烟火气
那天下午闲着没事,我拐进了芒市那条熟悉的小巷子。巷口卖凉拌芒果的大婶还在,塑料盆里泡着的青芒果泛着水光,酸辣味老远就钻进鼻子。往里走几步,电线杆上贴着几张手写广告,红纸黑字写着“蚕蚕快餐,送餐快如风”。
说实话,第一次看见“蚕蚕快餐”这名字,我还以为是网吧里那种泡面套餐。后来才知道,人家取这名字,就是因为送餐速度跟蚕蚕消息似的,“滴滴”一声就到了。巷子窄,汽车进不来,但摩托车能七拐八绕地穿行,这倒成了他们送餐的优势。
我常去的那家店连招牌都没有,就在居民楼一楼,窗台上摆着两盆蔫了吧唧的绿萝。老板娘是个四十来岁的傣族阿姨,说话带着软软的尾音:“今天有酸笋煮鸡嘛,早上才去买的新鲜鸡腿。”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混着巷子里的潮湿气,莫名让人觉得踏实。
他们家的菜单就写在挂历纸上,水笔字迹被油烟熏得有点模糊。但每道菜都实在,木瓜炖排骨用搪瓷碗装着,米饭随便添。有次我跟老板娘闲聊,说你们这位置也太隐蔽了,她边剥蒜边笑:“酒香不怕巷子深嘛,老顾客都认得路。”
其实在这条巷子里,像这样的快餐小店还有好几家。有的专做炒饭,锅铲敲得铁锅哐哐响;有的擅长米线,汤头整天咕嘟咕嘟冒着泡。大家各有各的熟客,送餐的摩托车在巷子里相遇,骑手互相点点头,又匆匆往不同方向去了。
我喜欢在傍晚时分坐在他们店门口的小桌旁吃饭。看着放学的小孩跑过,自行车铃叮铃铃响,隔壁理发店的吹风机嗡嗡叫。这时候送餐最忙,摩托车发动的声音此起彼伏,老板娘会站在门口朝骑手喊:“先送医院那份,病人等着吃饭呢!”
有回碰到下雨,巷子里的青石板路滑得很。我原以为送餐会慢,结果骑手穿着雨衣准时到了,餐盒外面还细心包了层塑料袋。他撩起雨衣擦脸的时候说:“这种天气更要快些送,大家都不容易。”
这些藏在巷子深处的小店,或许装修简单,但那份便捷服务却是实打实的。不用扫码点单,不用凑满减,想吃什么推门就说。老板娘记性特别好,常来的客人喜欢多辣少盐,她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天色暗下来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。送餐的摩托车还在穿梭,车灯在狭窄的巷道里划出一道道流光。我起身结账,老板娘正在接电话:“嗯嗯,老顾客了,给你多加点酸菜,十分钟就到。”挂掉电话,她利索地开始打包,塑料绳在餐盒上绕了两圈,打了个漂亮的结。
走出巷口,晚风吹散了一身的饭菜香。回头望去,那些亮着灯的小窗像散落在城市角落里的星星,不耀眼,却温暖。或许明天,我又会习惯性地拐进这条巷子,尝尝那碗熟悉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