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化大学城学生约茶,大学城学子品茗邀约
最近走在奉化大学城的林荫道上,总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。不是那种商业街奶茶店甜腻的味道,而是清冽的、带着山间晨露气息的茶香。这股味道像条看不见的线,把叁叁两两的学生牵进藏在宿舍楼后的小茶馆里。
这家叫"半亩茶田"的铺子门脸不大,老板是个戴黑框眼镜的学长。他边烫茶杯边跟我说:"现在学生约茶和以前可不一样啦。以前要么是图书馆讨论室正襟危坐,要么是奶茶店吵吵闹闹。你看现在——"顺着他的视线望去,竹帘隔开的小间里,文学院两个女生正对着青瓷茶具写生,隔壁理工男在茶香里调试程序,偶尔抬头啜口肉桂香的水仙。
茶香里的新社交
说来有趣,上周我就在这儿遇到件新鲜事。对面美院的女生突然端着茶盘过来,原来她发现我们两桌点的凤凰单丛来自同一片茶山。叁盏茶工夫,我们从炭火工艺聊到毕业设计,最后约好下周末去郊外写生。这种不期而遇的默契,在快递架前擦肩而过的宿舍楼里实在难得。
茶桌就像个奇妙的转换器。计算机系的王同学告诉我,他总带着笔记本过来敲代码:"说来奇怪,在碧螺春的香气里,连产耻驳都变得可爱些。"他说话时壶里的水正咕嘟咕嘟冒着鱼眼泡,笔记本电脑旁边躺着本翻旧的《茶经》。这种跨界混搭,倒成了大学城学子品茗邀约时特有的风景。
黄昏时分的茶室最是热闹。刚结束社团活动的学生带着一身汗气闯进来,先灌下半杯凉透的白牡丹,等呼吸平缓了,才开始细细品味第二泡的兰花香。有时会遇到教授捧着搪瓷缸来买茶叶,同学们便趁机围上去讨论课堂上的难题,那杯永远喝不完的普洱,成了移动的答疑教室。
记得某个雨夜,我看见经济系的学姐在窗边位置整理考研笔记,宣纸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被热茶氤氲得有些模糊。她说在这复习效率特别高:"闻到茶香就像按下专注键,比在自习室硬扛管用多了。"她手边那杯六安瓜片已经续了叁次水,书页间夹着去年考上研的学长留的便签——上面写着每道茶点的最佳冲泡时间。
这些天我常想,奉化大学城学生约茶这件事,早超出了简单喝口水的范畴。茶汤里浮沉着少年心事,茶杯碰撞间藏着思想交锋,那些在茶香中缓缓展开的青春故事,比任何饮料都来得余韵悠长。或许十年后我们各奔东西,但总会记得某个午后,茶室里蒸腾的水汽如何朦胧了年轻的脸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