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口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炮楼别称与大学城附近区域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54:57 来源:原创内容

“炮楼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

第一次听到“炮楼”这个说法,是在海口读大学那会儿。有个本地同学约我去大学城附近吃饭,顺口说了句“去炮楼那边吃烧烤”。我当时就愣住了——这都什么年代了,怎么还有炮楼?同学笑着解释,就是指学校后面那片密密麻麻的自建房区域。

说实话,这些楼房确实挺有特点的。它们挨得特别近,像火柴盒一样挤在一起,外墙大多是简单的水泥灰色。有些楼与楼之间近到什么程度呢?从这边的窗户伸手,都能碰到对面楼的阳台。这些楼房普遍在五六层左右,没有电梯,但因为租金便宜,成了很多学生和刚毕业的年轻人落脚的首选地。

至于为什么叫“炮楼”,我打听过好几个版本。有人说是因为这些楼的形状像碉堡,也有人说晚上亮灯时窗户像炮眼。不过最靠谱的说法是,这些楼都是当地村民抢建起来出租的,建得又快又密,就像打仗时抢修工事一样。时间长了,“炮楼”这个外号就在学生中间传开了。

大学城附近的双面生活

走在炮楼之间狭窄的巷子里,你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生活气息。楼下是各式各样的小店:麻辣烫、炒粉摊、打印店、小超市,还有晚上才出摊的烧烤。这些店铺虽然简陋,但确实解决了学生们的日常需求。我记得有家叫做“学长炒粉”的小摊,老板真是毕业多年的学长,他笑着说在这片炮楼区住了六年,从租客变成了店主。

不过话说回来,住在这里也确实有不少困扰。早上七八点,楼下就开始喧闹起来,电动车的喇叭声、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。到了晚上,又是另一番热闹,直到深夜才能安静下来。最麻烦的是下雨天,巷子里的积水要好久才能退去。但即便这样,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住在这里,毕竟每月几百块的租金,在海口这样的城市实在难得。

这片区域就像是个小社会,各种生活所需应有尽有。刚搬来的学生可能会被这里的杂乱吓到,但住久了就会发现其中的便利。修手机的、寄快递的、理发的,都在步行五分钟的范围内。而且因为住的都是年轻人,邻里之间很容易熟悉起来,经常能看到几个学生凑在一家小店里讨论作业。

炮楼区的变与不变

这些年,海口大学城周边变化挺大的。新建的地铁站离得不远,大型商场也陆续开业。但有意思的是,炮楼区似乎还是老样子。外墙虽然斑驳了些,但生活气息一点没减。有传言说这片区域可能要改造,但具体什么时候,谁也说不准。

去年回去看过一次,发现有些楼重新粉刷了外墙,巷子里的路面也修整过。虽然条件改善了些,但密集的格局依旧没变。和还在那里住着的学弟聊天,他说现在租金涨了些,但相比其他地方还是便宜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下楼就能解决吃饭、购物、社交的生活模式,已经成了很多学生习惯的生活方式。

走在这些熟悉的巷子里,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。店铺换了一批又一批,但总有一些老店还在。那家卖清补凉的小铺子,老板已经认识很多届的学生了。他说虽然现在外卖很方便,但学生们还是喜欢来店里坐坐,聊聊天。也许这就是炮楼区的独特之处吧,它不光是栖身之所,更承载着很多人的青春记忆。

这片被戏称为炮楼的区域,确实成了大学城附近一个特殊的存在。它可能不够光鲜亮丽,但却真实地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度过求学时光。每次路过这里,都能看到新的面孔,听到新的故事,而炮楼这个称呼,也就在这些故事里一直流传下来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