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乐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街的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1:11:22 来源:原创内容

博乐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我打小就熟。每次从外地坐火车回来,一出站就能看见那条斜插进去的窄道。这些年车站广场翻新了叁次,候车室扩建了两回,唯独这条巷子,还保持着二十年前的模样。

巷口总飘着烤包子的香气,维吾尔族大叔的馕坑冒着青灰色的烟。下午四五点钟光景,斜阳把巷子西侧的墙壁烤得暖烘烘的,几个老人靠在墙根下打盹,他们的姿势十年如一日。我有时候想,这条巷子像被时间遗忘了,外面的世界再怎么变,这里始终慢悠悠的。

巷子里的晨与昏

清晨五六点,天还没亮透,巷子就醒了。第一批出现的是批发蔬菜的叁轮车,车轮轧过青石板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。接着是早起上学的孩子们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。卖牛奶的老板娘会准时在七点打开那扇绿色的铁门,新鲜牛奶的香味能飘出好远。

到了傍晚,情形又不一样。下班的人拎着菜匆匆往家赶,放学的中学生聚在便利店门口买冰棍。巷子东头那家理发店总是开到很晚,红蓝白叁色的旋转灯筒在暮色里格外醒目。我特别喜欢黄昏时分的车站后街的小胡同,各家各户开始做晚饭,炒菜的滋滋声、电视的声音、小孩的哭笑声混在一起,特别有生活气。

去年冬天特别冷,巷子口的消防栓冻裂了,水喷得老高。结果第二天就修好了,还是那个老师傅,在这片修了叁十多年水管。他说这条巷子地下的管线他闭着眼都能画出来。我想,这就是老街巷的好处,什么都有人记得,什么都有人管。

巷子中段有棵老桑树,春天会结满紫黑色的桑葚。附近的孩子们会拿来长竹竿打桑葚吃,弄得满手满嘴都是紫色。树底下常年停着几辆自行车,车筐里偶尔会有邻居顺手放点东西——一捆葱,几个西红柿,或者当天的报纸。这种不自觉的信任,大概只在这样的老巷子里还能见到。

车站后街的小胡同最近要改造的消息传了半年,居民们心里都悬着。李奶奶在巷子尾住了四十年,她说不怕搬家,就怕再也找不到这么方便的住处——出门走五分钟就是车站,买菜看病都方便,邻居都是老相识。她阳台上的月季花开得正盛,那是从老房子带过来的花苗,算起来比我的年纪都大。

其实仔细想想,博乐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之所以让人留恋,不只是因为它的便利,更因为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日常。卖烤串的小伙记得王大爷不吃辣,开小卖部的阿姨会帮临时下楼的邻居看孩子,修鞋的张师傅总在雨天把门口积水扫干净。这些细碎的小事,织成了巷子特有的温度。

昨晚我又从巷子走过,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。巷子深处的老房子里传来电视剧的对白,窗台上晾着的衣服在晚风里轻轻晃动。我突然觉得,这样的寻常景象,或许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样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