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州学生品茶工作室,滨州学生茶艺交流坊
茶香里的青春时光
推开门,淡淡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滨州学生品茶工作室里,几个年轻人正围坐在茶海旁,有个男生小心翼翼地往小茶杯里斟着金黄的茶汤,旁边戴眼镜的姑娘轻轻说了句:“这泡的铁观音,好像比上一泡更香了。”
你可能想不到,这里原本是个闲置的教室角落。去年秋天,几个喜欢喝茶的学生凑在一起闲聊,“现在大家都喝奶茶咖啡,咱们自己的茶文化是不是慢慢被淡忘了?”说话的是大叁的李明,他老家在闽南,家里世代种茶。就是这句话,让滨州学生茶艺交流坊慢慢成型了。
最开始就是几张桌子,一套简单的茶具。李明从家里带来些茶叶,教大家怎么区分炒青和烘青,怎么闻香怎么看汤色。没想到来的人越来越多,有的纯粹好奇,有的想学点待客之道,还有的就是学习累了来找个安静地方坐坐。
记得有个叫王楠的女生第一次来,端起茶杯就咕咚一口喝完了,不好意思地说:“我平时都是这么喝茶的。”大家都笑了,李明递过另一杯:“慢慢来,这杯你试试先闻再小口喝,感觉肯定不一样。”王楠照做了,眼睛一下子亮起来:“真的哎,好像能尝出花香了!”
这样的瞬间在工作室里经常出现。有个计算机系的男生说,他以前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,现在却发现泡茶时那种专注的感觉,能让他从代码的世界里暂时解脱出来。“就像给大脑按了个暂停键,”他这样形容,“回到宿舍写作业反而更专注了。”
滨州学生品茶工作室最热闹的时候是周末下午。长长的茶桌上能摆开四五套茶具,这边在练习盖碗怎么拿不烫手,那边在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茶叶,不同人泡出来味道就是不一样。偶尔会有懂茶的老师过来做客,讲讲每款茶背后的故事——比如正山小种是怎么偶然被制作出来的,龙井茶为什么要用手工炒制。
说来也怪,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,来到茶艺交流坊的同学们却都能静下心来。手机放在一旁,大家聊着天,看着茶叶在热水中慢慢舒展,时间好像也跟着慢下来了。有同学打趣说,这是最省钱的放松方式,一泡茶叶能喝一下午,比去咖啡馆划算多了。
上学期期末那会儿,来这里的人特别多。大家不是来闲聊的,就是安安静静地看书写题,累了就自己泡杯茶。有个考研的学长说,在这里复习效率特别高,泡茶的过程让他能静下心,而且不会像咖啡那样喝了心跳加速。
现在,这个学生自己搞起来的小空间已经成了校园里挺特别的去处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这里相遇,从最初不相识的陌生人,到能一起品茶聊天的朋友,茶香成了连接彼此的纽带。有时候外地同学来了,还会特意带些家乡的茶叶来分享,让这个小天地里的茶味更加丰富多彩。
窗外梧桐树的叶子黄了又绿,茶海里热水咕嘟咕嘟地响着。滨州学生品茶工作室的故事还在继续,就像一杯好茶,初尝或许清淡,但回甘悠长,伴随着年轻的笑声和茶香,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,静静地温暖着每一个走进来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