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品茶课程工作室,南京茶艺学习工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2:51:17 来源:原创内容

南京品茶课程工作室

推开玻璃门,茶香就顺着门缝溜出来了。这种香不是那种直愣愣冲鼻子的味道,而是悠悠的,像南京秋天的桂花,似有若无地勾着你往里走。工作室里摆着几张原木茶桌,每张桌上都放着不同材质的茶具,有套天青色的汝窑杯子特别显眼,在暖光下泛着温润的光。

李老师正给新来的学员演示怎么拿盖碗。你看她叁个手指轻轻一扣,手腕都不用太使劲,茶水就顺着抛物线落进公道杯里,一滴都没洒出来。“其实啊,拿盖碗就跟端茶杯似的,别把它想得太玄乎。”她总爱这么说,“手放松了,茶汤也跟着放松,喝起来味道都不一样。”

上周来了个挺有意思的年轻人,说是做设计的,头回来上课连茶叶都认不全。结果才第叁节课,他就能分辨出龙井和碧螺春的区别了。“我也说不上来具体哪里不同,就是觉得一个像春天刚抽的嫩芽,另一个像带着花香的微风。”听他这么说,李老师眼睛都笑弯了——能喝出这种感觉,可比死记硬背那些专业术语强多了。

从陌生到熟悉

刚开始学泡茶的人啊,十个有八个会被水温难住。不是把水烧得太滚,就是把茶叶闷过头。记得有回实操练习,小王紧张得手直抖,水倒得太急,茶叶在盖碗里翻江倒海的。“别急别急,”李老师轻轻按住他的手腕,“你看这茶叶,它也需要时间舒展开来。”

说来也怪,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,整个节奏突然就慢下来了。后来小王泡的那泡铁观音,居然出奇地好喝,兰花香特别明显。他自己都惊讶:“原来慢一点,味道真的会不一样。”

在南京茶艺学习工坊里,这样的小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有的人来之前以为茶艺就是一套繁琐的规矩,真上手了才发现,它更像是在和茶叶对话。你温柔待它,它便回馈你满口生津;你若心急,它也会用苦涩回应你。

现在天气转凉,正好是喝红茶的时候。上周我们专门开了节红茶课,从正山小种到金骏眉,把不同产区的红茶都尝了个遍。最让人惊喜的是,有个学员居然带来了她自己收藏的祁门红茶,大家就着这个话题,聊起了红茶在不同地方的冲泡习惯,越聊越起劲。

其实在南京品茶课程工作室,这样的即兴分享经常发生。有时候是有人带来了特别的茶点,有时候是有人分享了有趣的茶具。李老师说这就是茶最迷人的地方——它不仅能让你安静下来,也能把素不相识的人聚到一块儿。

最近工作室新添了一套仿宋的点茶工具,几个老学员都特别感兴趣。点茶这事看起来简单,真要做起来还挺考验耐心的。要先调膏,再注水,然后用茶筅快速击拂。第一回尝试的人,十个有九个都会把茶汤溅得到处都是。不过就算弄得满手都是茶沫,大家还是乐此不疲,毕竟这种亲手把茶叶打成绵密泡沫的过程,确实有种特别的乐趣。

说起来,来这儿学茶的人目的各不相同。有的是想找个放松的方式,有的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,还有的是工作需要。但不管最初是为了什么,慢慢地都会发现,每次那两个小时的课程,成了生活中难得的慢时光。手机静音了,杂事放下了,整个人就专注在这一杯茶里。

昨天下午课间,我们围在一起喝刚到的白牡丹。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漏进来,在茶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不知道谁说了句:“这时候要是下场小雨就完美了。”大家都笑了——在南京这座城里,茶香伴着雨声,确实再惬意不过。

其实茶艺这件事,说深很深,说浅也浅。在南京茶艺学习工坊的这些日子里,最让人感触的不是学会了多少技巧,而是找到了那种不慌不忙的生活状态。就像此刻,水刚沸,茶正香,一切都刚刚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