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乐大学校鸡的暗号,校园闲谈的代号
走廊尽头的悄悄话
前些天在食堂排队打饭,听见前面几个学弟压低声音说什么“今晚老地方见,记得对暗号”。我端着餐盘凑近些,他们立刻噤声,互相使个眼色就散开了。这种场景在长乐大学不算稀奇,毕竟几乎每个学院都有自己那套心照不宣的交流方式。
说到长乐大学校鸡的暗号,可别误会是什么奇怪的东西。这事儿得从叁年前说起,那时候学校后门有家烧烤摊,老板总爱在烤鸡翅上撒秘制调料。学生们去得多了,渐渐形成了点餐暗语——要说“来只校鸡”才能吃到加料版本。后来烧烤摊虽然搬走了,但这套暗号体系却在校园里生根发芽。
现在的校园闲谈的代号可比当初丰富多了。比如在图书馆占座,你会听到“帮我留个观景位”,意思是靠窗的座位;下雨天说“老地方送伞”,指定是教学楼东侧楼梯口。这些约定俗成的说法,新生得花个把月才能摸清门道。
我室友阿明刚来时闹过笑话。有次学姐在群里问“谁要参加荧光派对”,他兴冲冲报了名,结果晚上跑到操场发现空无一人。后来才知道“荧光派对”指的是自习室通宵——同学们电脑屏幕的荧光呗。那晚他独自在冷风里站了半小时,现在提起这事还脸红。
这些暗号最妙的地方在于,它们像活的生物不断进化。上学期流行的“去实验室解方程”,这学期变成了“给盆栽浇水”。不变的是一听到这些词,相熟的同学就会心一笑。有时候站在教学楼走廊,看着叁五成群的学生打着旁人听不懂的哑谜,倒觉得这比直来直去的交流更有温度。
当然也有人觉得没必要这么麻烦。上次学生代表大会还有提案说要规范校园用语,结果被全场否决。想想也是,要是连说句话都要字斟句酌,那大学和写字楼有什么区别?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暗号,其实是属于年轻人的小小叛逆。
最近我注意到,连老师们都悄悄加入了这套体系。周教授上周在课上说“下节课带特产来”,底下同学立刻记下要准备课程论文。系主任通知“明天穿正装参加活动”,大家都知道是要检查实验设备。这种师生间的默契,倒让严肃的学术氛围里多了些人情味。
说到底啊,长乐大学校鸡的暗号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烧烤暗语了。它变成了我们之间心照不宣的联结,是青春里不成文的密码本。等毕业后某天,若在街头偶然听见有人说起“校鸡”二字,想必会忍不住回头,寻找那抹熟悉的微笑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