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水会92场与95场的区别,两届水会差异对比
说起河间水会,老朋友们都知道这是咱们这儿最重要的民俗活动。每叁年办一次,92年和95年这两届正好挨着,但办得可真是不太一样。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两届水会的那些事儿。
记得92年那会儿,刚改革开放没多久,大家兜里还不宽裕。筹备组在西门老仓库开会时,主任端着搪瓷缸子直叹气:“今年拨款就这么多,得精打细算。”所以那届水会透着股朴实劲儿——红绸子用了前年剩下的,龙舟补了又补,但大伙儿的热情半点没减。
场地安排变了样
最明显的区别在场地布置。92年还在老地方人民公园,观众挤在树荫底下,虽然凉快,但后排的根本看不见。到了95年,新修的滨河广场派上用场,特意搭了阶梯看台,这下谁都看得清楚了。王大爷当时就夸:“这多好,我带小孙子来,再不用扛脖子上了。”
表演内容也有变化。92年重点展示传统项目,比如舞龙、高跷这些。等到95年,年轻人提议加了不少新花样——水上芭蕾、摩托艇特技,老传统里添了新味道。记得有个特别有趣的细节:92年唱的还是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,95年就变成《春天的故事》了,您品品,这歌单变化是不是特有意思?
要说最让人感慨的,还是参与方式的不同。92年那阵子,主要是各个单位组织参加,服装道具都是统一的。到了95年,突然冒出好多自发参与的群众队伍——李大妈带着广场舞姐妹来了,高中生组了自行车队,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扮成小鸭子摇摇晃晃。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感,让整个水会突然活泛起来了。
这两届水会的区别,说到底是我们生活变化的缩影。从92年到95年,虽然只隔叁年,但大家的精气神明显不一样了。现在回头看,这些细节特别值得品味——您要是也参加过这两届水会,不妨想想,是不是这么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