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顶山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,平顶山哪些小巷已开放
最近和朋友聊天,总被问到同一个问题:平顶山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?说起来,这事儿我还真特意去转了几回。
晚上散步的时候,发现建设路西段的那几条小街,和去年冷清的样子完全不同了。路灯暖暖地照着,好几家小馆子都把桌椅摆到了外头。炒菜的滋啦声,夹杂着淡淡的烟火气,飘得老远。巷子口那家卖烧饼的,队伍都排到人行道上了。
老街的新模样
往矿工路那边走,感觉又不一样。那条被称为“小吃一条街”的巷子,我记得前阵子还在整修,围挡撤掉之后,真是眼前一亮。路面铺得平整多了,两边店铺的门头也统一换成了木质的招牌,看着清爽。麻辣烫、板面、烤串……各种熟悉的香味混在一起,勾得人走不动道。我站在巷子口琢磨,这改造得确实不错,既保留了原来的味道,又干净了不少。
和一家卖杏仁茶的老板聊了几句。他一边麻利地打包,一边说:“可算是都回来了!刚开始那几天,老顾客们路过都要确认一下,‘老板,真开门了?’现在慢慢恢复正常了。”他指了指巷子深处,“你看那边,新开了家做鸡蛋灌饼的,生意也挺红火。”
这让我想起,大家关心的平顶山哪些小巷已开放,其实不光是那些有名气的小吃街。有些藏在居民区里的巷子,也悄悄热闹了起来。比如优越路那片,白天可能不太显眼,一到傍晚,卖菜的、修鞋的、还有推着小车卖熟食的都出来了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
不过也得说句实在话,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完全恢复了。有些巷子确实开了门,但客流还需要时间慢慢养回来。我上周去的一个地方,有几家店铺就还关着卷帘门,上面贴着转租的纸条。
转来转去,我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。那些最先热闹起来、人气最旺的,往往是本地特色最浓的地方。像有些巷子里的胡辣汤、饸烙面老店,几乎没受太大影响,老街坊们一早就坐在那里了。这种经年累月形成的味道和习惯,好像有种特别的韧性。
走在这些重新营业的小巷里,听着周围的嘈杂声,看着蒸笼冒起的热气,心里会觉得特别踏实。这种烟火人间气,确实是任何大商场都给不了的感觉。城市的面貌在变,但这些藏在街头巷尾的生活滋味,始终是大家最惦记的。
所以啊,要是你现在问我平顶山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,我倒是能说出几个地方。但最地道的,可能还得你自己有空了,趁着傍晚凉快,去那些熟悉的街巷里走一走,转一转。说不定就在某个转角,能发现让你惊喜的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