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溪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溪城学子百元叁小时通话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5:09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刷手机,看到一条挺让人心疼的消息——本溪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。你说现在这年头,一百块钱能干啥?带孩子吃顿肯德基都不太够,可偏偏有孩子把这钱攒下来,就为了能跟在外打工的爸妈多说会儿话。

我表姐家就在溪城,她闺女小雪今年初二。上次家庭聚会,小姑娘全程戴着耳机,我凑过去一听,原来是在跟妈妈视频。表姐在深圳打工,一年回来两次,小雪跟着爷爷奶奶住。她偷偷告诉我,每个月省下早饭钱,就为了周末能跟妈妈打叁小时电话。“小姑,你说电话费怎么这么贵呀?我攒了一百块,聊叁次就没了。”孩子说完低下头,手指绞着衣角。

那些被电话线牵着的日夜

想想我们小时候,爸妈下班回家,热饭热菜等着。现在倒好,好多孩子成了“留守少年”,守着部手机等铃声。有个孩子跟我说,他最怕下雨天,因为下雨天信号不好,老是断线。他说妈妈在电话里哭过,说听到他咳嗽,却没法给他倒杯热水。

溪城这地方,老工业基地转型慢,年轻人往外走成了常态。留下的孩子们,把思念都换算成了通话时长。有个班主任跟我叹气,说班上孩子最常问的问题是“老师,有没有便宜点的长途套餐”。听着真心酸,这哪是初中生该操心的事?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孩子也特别懂事。小雪就会算时差,知道妈妈那边加班到几点,什么时候打电话最合适。她说等妈妈生日那天,要省下两个月零花钱,买个叁百分钟的通话包当礼物。

电话两头的温度

其实我特别能理解那些家长。谁不想天天陪着孩子长大?可生活所迫,不得不在外奔波。有个爸爸在工地上跟我说,他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上那通电话,听着儿子背课文,比什么都强。但每个月五六百的电话费,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。

现在有些志愿者组织注意到了这个问题,开始在社区搞“爱心通话角”,装上了网络电话。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,但孩子们还是盼着能天天见到爸妈。有个小姑娘说得特别实在:“视频里妈妈会给我看她吃的盒饭,但我尝不到味道呀。”

这事儿说起来挺矛盾的。科技让沟通变容易了,可隔着屏幕的拥抱终究是冷的。就像那个本溪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的事,表面上说的是话费,实际上装的是沉甸甸的想念。

最近听说溪城这边要在学校搞免费奥滨贵滨,让孩子能多跟家长视频。这倒是件好事,虽然信号时好时坏,但总归是个开始。小雪现在每周能和妈妈多聊两次了,她说最开心的是能看到妈妈笑,虽然屏幕经常卡住,笑容变成定格画面。

其实想想,这些溪城学子百元叁小时通话的故事,何尝不是当下很多家庭的缩影。孩子在老家盼着,父母在异乡撑着,中间连着的,不就是那根看不见的电话线么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