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口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8:05:44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小区公告栏看到一张手写家教广告,白纸黑字写着“丹江口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”。这价格实在让人心动,我家正为上初叁的儿子数学发愁呢。

拨通电话后,是个声音清亮的男生。他叫李铭,今年刚考上省城的大学,趁着暑假回家乡做家教挣生活费。我约他周末来试讲,心里其实打着鼓:这么年轻,能教好初叁的功课吗?

初次见面的印象

周六下午,门铃准时响起。开门见到个穿校服的白净男生,肩上挎着洗得发白的书包。“阿姨好,我是李铭。”他微微鞠躬,额头还带着汗珠。后来才知道,他是骑了四十分钟自行车从丹江口老城区赶来的。

试讲时,儿子明显心不在焉。李铭却不急不躁,从书包里掏出精心准备的习题本:“咱们先不做题,聊会儿天怎么样?我初叁那年也最讨厌数学,后来发现了个窍门...”他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儿子的兴趣。

说来也怪,平时坐不住的儿子,那天竟认真听完了整堂课。李铭讲课方式很特别,他把数学公式编成顺口溜,用篮球比赛讲函数概念。临走时儿子居然主动问:“李老师下周还来吗?”

这让我想起广告上写的“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”,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特意强调“少年”二字了。年轻人之间,确实有独特的沟通方式。

改变在悄悄发生

连续上了叁周课,儿子的变化令人惊喜。以前他的数学作业总是拖到周日晚上才写,现在居然主动提前完成,说要给李老师一个“惊喜”。上周月考,数学破天荒考了78分,虽然不算很高,但比起之前不及格的成绩,已经是巨大进步。

有次我提前回家,正好看到上课场景。两个人在客厅地板上席地而坐,用积木演示几何问题。李铭笑着说:“阿姨,这样学几何更直观。”那一刻我才发现,家教不只是在教知识,更是在搭建理解的桥梁。

儿子现在经常把“李老师说”挂在嘴边。李铭告诉他,自己老家在丹江口农村,当年也是靠着一位大学生家教才考上重点高中。这个故事似乎在我儿子心里种下了努力的种子。

现在想想,当初看到“丹江口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”这个广告时,我还纠结价格是不是太便宜,担心教学质量。现在看来,有些价值真的不能只看价格。

昨晚儿子突然问我:“妈,我考上高中后,能不能也像李老师那样做家教?”我愣了一下,看到他眼睛里闪着光。这才意识到,李铭教给他的,远不止数学公式那么简单。他在用自身经历告诉孩子们,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。

转眼暑假就要结束,李铭即将去省城上学。儿子听说后闷闷不乐了好几天,最后自己跑去和李铭约定,要通过努力考到省城的高中,继续当他的学生。这个约定,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