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江大学城喝茶资源群,晋江大学城茶座交流圈
一杯茶的距离
晚上八点半,图书馆的灯光有点晃眼。我合上高数课本,感觉脑子像一团浆糊。旁边的室友突然凑过来:“走不走?晋江大学城喝茶资源群里有几个同学在金榜茶座,说那边新到了凤凰单丛。”这句话像救命稻草,我立刻收拾书包。比起在自习室死磕,确实需要换个环境喘口气。
金榜茶座就在学生街拐角,木门推开时铃铛轻响。暖黄的灯光下,七八张桌子差不多坐满了。靠窗那桌机械系的学长正对着笔记本电脑皱眉,手边的武夷岩茶已经泡了叁巡。隔壁桌文学院的几个女生在轻声讨论,白瓷壶里飘出茉莉花的香气。老板看见我们,熟络地指指二楼:“刚到的蜜兰香,给你们留了一泡。”
这种地方在晋江大学城茶座交流圈里挺常见。说是喝茶,其实喝的是什么,大家都明白。考试周前,这里能找到复习搭子;项目诲别补诲濒颈苍别前,这边常有小组讨论。上学期我做课程设计卡壳,就是在紫云阁吧台听到别人聊建模思路,才突然开了窍。老板从来不催人,一杯十几块的茶能坐整个晚上,比奶茶店安静,比咖啡馆自在。
二楼比想象中宽敞,竹帘隔出几个半开放的空间。同学招手示意,茶海上升起袅袅白汽。他边烫茶杯边说:“这家老板很懂,学生买不起太贵的茶,但每款都是正经产地。你看这叶底,绿叶红镶边,发酵很到位。”我接过小巧的品茗杯,花香瞬间钻进鼻腔,入口是浓郁的蜜韵,回甘特别明显。
其实晋江大学城喝茶资源群刚开始就是个蚕蚕群,几个茶艺社的同学建来分享茶叶店优惠。后来不知道怎么传开了,现在微信群里快五百人。昨天还有人发问,想找能安静写论文的地方,立刻收到七八条推荐。群主定过规矩,不打广告不拉人头,纯粹分享哪里环境好、茶靠谱、价格学生党能接受。
“你们尝出来没有?”同学又冲了一泡,“这茶有种山韵,据说那片茶园海拔八百多米。”窗外飘来桂花香,混着茶香,让人莫名放松。隔壁间传来轻微键盘声,似乎有人在赶论文;斜对面那桌在玩桌游,笑声压得很低。这种氛围挺奇妙,明明互不认识,却共享着某种默契——都是在这片大学城里寻找片刻宁静的人。
老板上来添热水,随口聊起最近很多毕业生回来坐坐。“上周有个女孩,说叁年前常来这里写小说,现在成了编剧,特意回来喝当年的铁观音。”他弯腰调整烧水壶的角度,“有些味道,能让人想起很多事情。”
确实如此。这学期特别忙,我差点忘了慢下来是什么感觉。握着温热的茶杯,看茶叶在壶中舒展,时间好像变轻了。想起大一第一次进茶座,连盖碗都不会拿,被烫得直甩手。现在虽然还是不懂什么茶道美学,但至少知道什么样的水温泡什么茶,明白忙碌中需要这样的缓冲地带。
手机震动,晋江大学城茶座交流圈又跳出新消息。有人推荐后街新开的书院茶室,说露台能看到整个大学城的夜景。我放下茶杯,给那条消息点了个收藏。下次论文写累了,或许该换个地方看看。毕竟在这片街区,永远能找到下一杯好茶,和下一种放松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