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莆田足浴为何光说不练
走在莆田的街头,你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——足浴店的招牌隔几百米就能看到一个,霓虹灯闪得比路灯还亮。可要是真走进去体验过几次,心里难免会冒出个问号:这些店宣传得天花乱坠的“祖传手法”“至尊服务”,怎么实际操作起来就变了味儿呢?
说得比唱得好听
翻翻那些足浴店的宣传册,个个都把服务说得玄乎其玄。“叁十年老师傅独门指法”“泰式古法理疗”“中药足浴配方”,光是看文字就觉得浑身舒坦。有的店甚至敢承诺“一次见效”,仿佛你走进去时还是个腰酸背痛的打工仔,出来就能变成健步如飞的小伙子。
但现实往往挺打脸的。上次我特意选了家号称“手法一绝”的店,结果师傅按了不到十分钟就开始看手机。水温也是随便兑的,说好的中药包,闻着跟普通茶叶没啥两样。结账时前台倒是笑得殷勤,连声问“体验如何”,我只好含糊地点头——总不能当面说“你们这手法还没我自个儿敲键盘使劲”吧?
生意经和手艺活
这事儿琢磨久了,我倒觉出点门道。不少店主压根不是做足浴出身,纯粹是看这行门槛低、现金流快才入场的。他们算账算得精:装修多投点,宣传使劲吹,先把客人哄进门再说。至于技师手法到不到位,反而成了最不要紧的事。
这就好比你去饭馆吃饭,厨师连菜都不会切,光把店面装修得跟皇宫似的。碰见挑剔的顾客投诉,经理还能陪着笑脸说句“下次一定改进”。可你说,谁还会给这种店“下次”呢?
再往深里想,现在满大街的足浴店,说到底竞争的还是地段和装修。真有本事的老师傅,要么自己开小店糊口,要么早就被大城市挖走了。留在这些连锁店里的,多是培训个把月就上岗的生手。你说他们不想好好按吗?倒也不是,关键是店里的考核全在推销办卡上,手法好不好反而没人管。
记得有回遇到个实在的老师傅,边按边叹气:“现在这行当,会忽悠的比会按脚的吃香。”他年轻时学艺,光认穴位就要半年,现在徒弟们叁天就能“出师”。说着手下用力,在我脚底某个穴位一按,疼得我龇牙咧嘴——“瞧,这才是真的肾反射区,刚那几个小伙根本找不准位置。”
所以啊,下次你再看到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足浴广告,心里可得拎得清。这行业的水深着呢,不是说店面装修得富丽堂皇,手法就一定到位。毕竟脚是自己的,钱也是自己的,别光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迷了眼。
要是真想去体验,倒不如找那些开了十来年的老街坊店。虽说门脸不大,沙发旧得掉皮,但老师傅的手劲和准头,那才是实打实的功夫。这年头,能沉下心做事的店是越来越少了,但总还有那么几家在坚持着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