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河95场汇总,黑河九十五场信息集锦
最近不少朋友在打听黑河这边的情况,特别是那九十五个重点场区的消息。说实话,刚开始听到“黑河95场汇总”这个说法时,我也琢磨了半天,这到底是指哪些地方呢?后来问了好几个本地老师傅才弄明白,原来这九十五个场地涵盖了农林牧渔各个领域,既有种苗基地,也有养殖示范区,还有农产物加工点。
这些场地都在哪儿
要说这些场区的分布啊,真是遍布黑河各个县市。我记得上周去嫩江市,就看到叁个被列入名单的养殖场。其中有个梅花鹿养殖场特别有意思,场主老李跟我说,他们现在采取的是生态循环养殖,鹿茸品质在东北都是数得着的。这样的特色场区在黑河还真不少,每个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。
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还得是爱辉区的几个现代农业园区。那天刚好碰到他们在收蓝莓,工人们手脚麻利地采摘,现场就直接装箱发货。负责人告诉我,他们这个园区每天能往南方发两吨鲜果,这个数字确实让人惊讶。看来这些场区不只是规模大,运营模式也相当成熟。
对了,在五大连池附近还有个火山岩大米种植基地,这个也属于九十五个场区之一。他们那儿的米确实不一样,煮饭时满屋飘香。农户老张跟我说,就是靠着独特的火山岩土壤,才能种出这么好吃的大米。这话我信,毕竟水土这东西,真是模仿不来的。
场区之间的联动
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,这些场区之间其实存在着不少联系。比如逊克县的那个大豆种植基地,收获的大豆直接就运到隔壁县的豆油加工厂。这样一来,既保证了原料新鲜,又省下了不少运输成本。这种上下游配套的布局,确实挺聪明的。
我还在孙吴县见到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。那里的养殖场把牲畜粪便统一收集,送到附近的有机肥加工点,加工好的肥料又供给周边的蔬菜大棚。这样一转手,既解决了污染问题,又创造了额外收益,真是一举多得。这种模式在其他场区也在慢慢推广,看来大家越来越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了。
说到这个黑河95场汇总,不得不提的就是信息共享这块。现在各个场区之间经常会交流经验,哪个品种表现好,哪种技术更管用,大家都很愿意分享。这种开放的态度,确实让整个产业都受益。
前几天在跟一个场区负责人聊天时,他说现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标准化程度提高了。不管是大场还是小场,都在按照统一标准来管理。这样做虽然前期投入大些,但从长远看,对产物质量和品牌建设都大有好处。
说起来,这些场区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户。很多人跟着学技术、改品种,收入确实比以前强多了。有个老乡跟我说,现在他们种的东西不愁销路,都是直接对接这些大型场区的销售渠道。这种带动效应,可能比场区本身的效益更有意义。
眼看着这些场区越办越红火,心里还是挺感慨的。从最初的分散经营,到现在形成规模效应,这条路走得确实不容易。不过现在要是有人问起黑河这边的情况,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他们说说这九十五个场区的故事了。